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九幽风华录最新章节!
为了表示对李默归降的重视,凉王直接下令在晚间备好酒宴作为欢迎。
两万大军的加入,无异于如虎添翼,凉王单单只是瞧着,心中就升起一股豪气。因为高兴,他甚至多喝了几杯,连带着未离都被他灌了好几杯酒。
在酒精的作用下,众多的将士都迷了眼,困意上头睡了过去。
再醒来,却是被热意蒸腾醒的。冲天的火光将黑暗的天空映得通红,不少百姓都从睡梦中被惊醒。
一时间,胤城中满是凄厉的呼喊声。
凉王还有些迷蒙的眼睛在看清面前的景象时瞬间变得清醒,心中惧怕异常,他下意识地就去寻找未离的身影。但巡视了三次,却均未找到未离,不仅如此,连同刚刚归顺的李默和他座下的李家军也一起不见了。
若是此时凉王还不知道发生什么就白做了半辈子的王爷,他撕了李默的心都有了,但眼下找不到人,他只能先命人救火。
毕竟,那火中是他们的粮草军需。
胤城北门临近阴山,李默的原计划是烧了叛军的粮草后就躲到阴山中去。但此刻,看着挡在他面前的男人,他只能放弃了这个想法。
“李将军,我未离敬重你,你却如此回报我,那月国的小皇帝值得你如此对待吗?”
李默握着剑的手紧了紧,却没有说话。
未离没有急于动手,反而如同捉到老鼠的猫一般,逗弄着李家军。
“说不定你们所有人的父母妻儿都已经因为你们假意归降的举动而掉了脑袋,你们即便回去又能如何?对月国所有人而言,你们不是英雄,而是通敌叛国的乱臣贼子!”
不知是火光映得,还是内心情绪激动,李默的眼眶有些发红,他的身后,一群风尘仆仆面带疲惫之色的将士们也是同样的神色。
看着未离,李默咬了咬,开了口。
“我们,不是!”
仅仅四个字,却好似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说到最后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有些暗哑。
但就是这四个字,让方才还有些熙熙攘攘的李家军们安静了下来。
几乎映红了半边天的火光给他们平添了一丝悲壮。
未离已经抽出了剑来,没有人后退。
“儿郎们,杀掉叛军!灭掉云军!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保家卫国!”
军人的血性被激发了出来,所有人都举起了自己的武器,不管不顾地向着城门冲了过去。
未离冷眼瞧着,唇角微微扬起一抹讥诮的笑容。在他的眼里,这些人无异于以卵击石,想要胜利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看着冲过来的人,他抽出剑,示意众人迎了上去。
两万李家军对阵五万叛军,此战在漫天火光的映衬下一直打到了天明。火息了,战役也结束了。
横尸满地,地面都被鲜血浸成了红色。在战神未离的指挥下,凉王的军队最终取得了胜利。
但他们胜了,却也败了。
李家军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叛军的围攻之下,硬生生撕出了一道口子,保留了最后的力量。
胤城之战,李家军伤亡共计一万六千二百一十一人,凉王军队共伤亡三千四百七十八人。对于此战,后世的史书只用了四个字来表述:惨烈、悲壮。
消息传回绥京的时候,正在早朝上,看了一眼呈信之人,南宫牧却没接过来,而是直接命他念了出来。
“禀陛下:
将军李默率两万士兵假意投降,趁叛军不备之时烧其粮草……后在胤城北门同叛军背水一战,但因兵力差距悬殊……李家军只余三千余人。”
一时间,殿中静寂,只有那报信的人隐隐的抽泣声。
南宫牧只觉得手脚冰凉,下意识地向着古珩瑾看了过去,却见对方神色严肃至极,眼神中的不满昭然若揭。
南宫牧闭了闭眼,声音有些嘶哑,似是喉咙上裹了沙。
“朕,错了。”
他是真的知道错了。
即便忧心李家与古珩瑾联合在一起,即便担心李家一家独大、威望渐高,他也不应置国事于不顾,更不应该偏听偏信流言,险些让这些用血肉在为国家战斗的将士们蒙受不白之冤。
“希望陛下信守诺言。”
良久的沉默,南宫牧终于开口。
“撤了在李家外的驻军……王福,将虎符给李闻将军送去。”
古珩瑾的神态仍是没有放松丝毫,听了他的话甚至没有半分波动。他清楚李默不可能叛国,也做到了帮李默护住李家,甚至将兵权军权从南宫牧手中夺了过来,但他心中却没有半分欢喜。
有的,只是疲惫和厌烦。
但此刻,他却仍是不能后退,哪怕只是一小步。
“许山南、许水北何在?”
“臣在!”
“本王以摄政王之名,令你二人率三万精兵即可启程赶往胤城,务必挡住叛军的进攻!”
“诺!”
“顾南风何在?”
“臣在!”
“命你押运粮草随军出征,人在粮在!”
“诺!”
见到一切安置妥当,古珩瑾直接站了起来,低头望向颓然坐着的南宫牧,“陛下可有异议?”
摆了摆手,南宫牧没有说话,古珩瑾的目光又看向了殿中。
“诸位可有异议?”
“摄政王圣明,臣等并无异议。”
点了点头,古珩瑾微一甩袖,便想离去。
没有人拦他。
等到他的快要走出殿门,南宫牧才站了起来,声音中满是平和。
“摄政王,务必将月国的儿郎们安全的带回来……”
似有讥诮的轻笑声传来,下一刻,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古珩瑾逆着光走出了大殿。
史书载:神武元年,六月十六,摄政王古珩瑾闻胤城之战惨烈战况,心有不忍,派新科文武状元许山南、许水北及顾南风前往平叛……同年六月廿一,月国军队抵达胤城,同李默幸存军队汇合……月国士气大振,叛军凉王节节败退,避其锋芒,退守娑城。
史书不过寥寥数笔,便写尽此间战况。但真正的战场机锋、制敌之策、安民之法,却是未曾提及。
原因,却是此间情况,除了参战的数人,根本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