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水(三)

午后方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回档一九七八最新章节!

    “小默,我没有考上县中。”于青梅说。

    她小考考得不错,全校第一,可还达不到县中的招生标准。

    李默想了想说:“青梅,考不上就考不上吧,真到了县中,竞争太惨酷了,你看看我,一次第一名都没有拿到。不过在镇中,尽量要保持在全年级前十名,高中时最低不能低于前二十名。”

    马上于青梅就转到东镇中学读书了。

    东镇中学是什么情况,李默不清楚,想来与曹镇中学水平差不多吧。

    那么在八几年,曹镇中学一个能考上多少大学生呢,不过十几个,低于前二十名,基本就没戏了。

    李默想了想,又说:“还有一个选择,若是感觉不那么自信,中考时顺便报名考中专师范,只要你保持着这个成绩,这个难度不大。”

    这是李默替于青梅做出的合理选择。

    在南岗小学第一名,真的不算什么。八几年的高考太过惨酷,若是没有意外,李默参加的是87年高考,于青梅参加的是89年高考。87年考生数量是228万考生,录取的学生为62万,录取率百分之二十七。不是曹镇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七,还有一中这样的学校,它们录取率往往在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一分摊,曹镇学生录取率往往百分之十都不到了。

    89年的更难,参加高考的考生达到了266万人,只录取了60万人,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三。但放在13年呢,高考考生数量是912万人,录取了694万学生。

    不是到后来读书的学生多了,相反,若是从小学时开始计算,两者学生数量差不多,虽然后来读书的学生多了,可现在子女多,数量不会少些。之所以参加高考的考生数量少了两倍多,乃是现在读书,从上初中时就开始淘汰,小考淘汰一大批成绩不好的人下来,中考时又淘汰了一大批成绩不好的学生下来。

    若是从这个角度分析,两者的难度相差了十倍。具体的数据,李默不知道了,但知道那几年,高考很难考。

    于青梅的学习天赋,李默是知道的。

    之所以她在小学考得不错,还是前几年,自己在边上的指导之功。上了中学,又去了东镇,特别是到了高中后,这一点优势根本就不存在了。

    能考上大学的几率几乎微乎其微。

    李默才主动替她选择了第二条道路。

    后来这个中专师范存不存在,李默不清楚,但现在是存在的。因为随着教育的推广,各县各镇都严重缺少教师,即便有教师,多是民办老师,水平差,跟不上教育的步伐。

    为了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各地纷纷在中考时,就将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提拨到中专师范里培养。毕业后,让他们做各地小学“公办老师“。

    他姑夫家小表弟,就是考进了中专师范,出来后,当了小学老师。以后他看到别人发财了,抱怨地说,不如辞职去做生意。实际不是那回事,工资虽不高,福利有很多。比如后来的县城商品房,他是公办老师,也就是公务员了,别人买房是三千多四千多一平米,他买房是公务员房,只要一千出头。因此在镇上买了一套房子,在县城里又买了一套房子。自己也买了车子,妻子就是李大友的小女儿,长得很漂亮。有房有车有貌美如花的妻子,还有一个听话成绩好的儿子,人生至此,夫复何求?更不用说平时过年逢节的,有家长送礼物了。

    反观于青梅后来的生活轨迹,东镇有好几个水泥厂,她爸所在的是县办水泥厂,后来效益不大好,虽然让她爸弄到水泥厂上班,因为效益跟不去,工资始终不高,生活的不如意,导致夫妻不和,两人离婚。

    “青梅,记住,一旦你成绩不能稳定在全年级前十位,中专师范,就是你最好的选择。”李默又郑重地说了一句。

    “中专师范难不难考?”

    “当然比考高中更难一点,但以你的成绩,不用多,能在班上稳居前六七位,就能考上中专师范了。虽有难度,但对于你,难度不是太大。”

    “小默,我记得你以前曾说过,我能考上县中,你会答应我一个条件,是什么条件?”

    “那是我小,瞎说的,你别当真,难道你真考上了县中,要我自杀,我也会自杀吗?什么条件呢,顶多我能承受的范围,我会给予你一些帮助。但你考不上县中,未来我们长大后,上门来找我帮忙,我难道不答应吗?”李默含糊地说。

    他有意识地结束了前世那段青涩的爱恋后,尽量说话时不带着暧昧的成分。

    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了,或者于青梅再过几年,看了《倚天屠龙记》便会知道。

    也不能说于青梅不懂,终是渐渐在长大,按农村的说法,于青梅都虚十三岁了,放在古代,有的人家结婚早,说句作孽的话,都快能结婚了。

    李默不知道的是,于得贵夫妻两也在暗中议论。

    于得贵老婆便说到这件事,两个小孩子从小长到大,关系不错,能不能与李家人说一说。

    于得贵立即打断老婆的胡思乱想,广平家的小孩子是小妖怪,我家闺女没有那福气。

    差一点就有了这个“福气”,但于青梅同样“开窍”得有些晚,前年扯着李默衣袖问李默,我们没有谈恋爱,对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随着李默渐渐长大,不仅人长好看起来,才华越来越出众,尽管他有意遮掩,在大家眼中,他还是一个“光芒四射”的聪明少年。

    或者这时候于青梅有些小异样吧,终是迟了。

    李默还是好心,说:“你安心上初中吧,明年我就要高考了,到时候我替你向我班上同学们,将他们在初中做的作业讨要过来。看看他们的作业,对你初中还会有帮助的。”

    但李默到时候也不会刻意去东镇,尽管长途汽车就从东镇经过。

    他会将这些作业拿过来,直接交到于青梅母亲手中,余下则不问。

    今天,也可能是两人最后一次议论学习的一天……

    天渐渐黑了下来,半个柳叶圩的百姓都开始激动起来,因为马上就要放一部电视剧,《霍元甲》。

    最早引进的是粤省电视台,不久各个电视台全部开始播放。最火的时候,只要有电视机传出其主题《万里长城永不倒》时,就连在街上瞎混的小混混也回到家里看电视,几乎做到了万人空巷。

    前世的火爆与柳叶圩无关,因为没有电视机……

    李默还是几年后看了几集,是从自家的黑白电视机看的,过了几年,还被电视台拿出来反复地放。

    但确实,这几年香江几个电视台,可能是因为华人受到了英国人的压迫,越压迫越爱国,许多节目包括电视剧,三观都比较正。回归了,自治了,没有压迫了,这头睡狮也真的醒了……李默真有点搞不懂了。

    因为李默,柳叶圩忽然多出来好几十台电视机,这股风也吹到了柳叶圩。

    李庄与塘湾好一点,尽管这四个小村庄拥有电视机的密度最大,但电视机的数量是以这四个小村庄为中心辐射出去的。也就是周边各村庄都有,越离老塘湾生产队越远,密度越小。电视机的密度就是大棚蔬菜种植的密度,没有种大棚蔬菜,谁有这个钱买电视机?

    密度越小,拥挤的人就越多,有的村子大,只有一两台电视机,甚至没有,只好到隔壁村子去看,到了晚上,各台电视机前依然人山人海,挤得不行。

    但不可能为看一个电视,跑到几里外的李庄与塘湾村看了,所以塘湾老生产队有电视机的人家,还是很清静的。就像李庄,整六台电视,三台黑白的,三台彩电,家家都有,别的人家也不会跑到李广平家看。

    这效果也是李默想要的。

    李默转着“天线杆”,也就是将电视机无线信号接收器绑在毛竹的前面,再将大毛竹竖立起来,收看电视时,必须转动毛竹杆,对准了方向,才能收到清楚的电视信号。

    这种“天线杆”一直持续了二十年,后来曹镇农村家家户户这才换上了小锅卫星信号接收器,当然,城里的变化更大了,直接上卫视。

    调好了方向,李默又回房间里看稿子去。

    但比原来条件好得多了,首先有了电,尽管时常停电,其次有了两台台式电风扇,也是李默有意为之,挂大吊扇可以,洪水一来,来得及拆么?

    李广平将电视机声音调小,并没有说什么,用他的话来说,少年就是努力读书之时,不吃苦中苦,怎可为人上人?

    可李默小妹,避免不了,又挨了李默母亲两个大巴掌。

    李大光父子来了,李大政的三弟,人比较懒散,责任到户了,懒散的人家中条件无疑会越来越差,也喜欢占一点小便宜。前世李默有点瞧不起他,实际后来对他的观感却越来越好,人家就是懒,就是占一点小便宜,但放在脸上的,不像有的人,看似和蔼可亲,毒气却是放在心中的。

    家庭经济跟不上来,只好买了一台小黑白电视机,平时无所谓,放《霍元甲》时,就看得不过瘾。

    来了就是客,两家人也不算挤。

    李大光探头瞅了一眼房里的李默说:“广平,你家小默真用功啊。”

    “他不用功,将来害的是他自己。”李广平骄傲地说。

    “广平,我家想盖房子,还差几个钱……”

    “大光,你看看你,整个塘湾还有几家盖不起房子的?”李广平不客气地说。李庄李广平未盖房子,不是盖不起房子,他是等儿子的大房子。李大富是生产队长,也懒懒的,就是这样,他还准备盖一个正规的土坯瓦房。李大光确实是懒了……

    几个人说话声音不小,李默听到了,他走了出来,说:“老姨,借可以,但不得超过五百块钱。”这就是父子两思想观念的冲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