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普及义务教育

夏烽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重生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

    尽管朱由校当前不用事无巨细的处理那些政务,甚至很多政务都不需要进行批红,下面各部门按照政策和原则进行处理就可以。但朱由校也不能什么都不管,这样一来下面的官员就会认为皇帝好忽悠,再好的制度也会被搞得乱七八糟。

    因此时常派遣一些人员到地方上视察,时常过问一下各部门的工作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行为无非就是为了维持制度的正常运转。

    但相比过去什么都要批红来说,算是轻松太多了。

    时间渐渐又过去了一年,充满希望的天启十一年渐渐来临,朝廷的财政税收一路增长到了7亿元的规模。

    能有怎么高的财政收入,还是改革所带来的成果,新政区域的各省商业税、农业税都收了上来,同时海关进出口关税收入也有了迅猛增长,另外各大国企上缴的红利有所增加。

    对于新的一年,新政各地百姓总体上是充满希望的,而不似过去那样似一潭死水,毫无希望。

    天启十年朝廷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完成了较大的规模,各省水利设施工程6续竣工,各流域水患问题减轻,同时农业灌溉面积也有了巨大的提升,抗灾能力大增。

    而在道路的修建上,北方各省公路系统已经形成,省级公路全线修通,而州县级公路,州县级公路到处都在修。

    尽管如今已经开始建设铁路了,但是公路这东西还是有用的,马车的效率也还算可以。

    即便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有不少国家还在用牛车、马车往前线运输作战物资。

    只不过铁路大规模修建之后,公路不会那么赚钱了。不过铁路修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把大致的铁路干线修建起来,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公路建设总局日后说不定要面临一定的亏损,不过这样的亏损朝廷也必须买账的。

    新政各省城镇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有不少工程竣工,其中基本上不再修建城墙了。

    很多城镇因为人口的涌入,面积正在扩大。城墙这玩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展了。

    加上如今北方异族的威胁大大消除,只剩下了一个经济被大明商品经济绑架的蒙古,外部入侵的可能性不大。而在内部,改革之后的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增强。

    乡镇政府的成立。加上电报和公路的修通,以及铁路也开始修了,控制力已经还将进一步增强。另外碰上什么天灾有朝廷赈济救灾,地方上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动乱。

    同时地方政府的武装力量也增强了很多,每个州县都有一支武警部队。每个省还有一支是守备旅,同时随时能够从军区抽调兵力。此时的北方各省,根本没有流贼的生存土壤。

    流贼只要出现,就会被政府剿灭。同时那些流贼也没地方裹挟饥民,如今根本就没有成规模的饥民存在。

    即便是山贼土匪,也都在朝廷加强了地方控制力和地方武装力量之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内忧外患逐渐平息,战乱不太可能出现,大部分的城墙已经变成了摆设。不过这些城墙倒也没有大量拆除,只是有些城市的城墙阻碍了规划被拆掉了一些。大部分城墙还是作为‘文物’被保留了下来。

    城门外的土地。则被纳入城市规划,这些土地大部分则掌握在国有房地产公司手上。

    规划城市建设的时候,这些国有房地产公司光明正大的参与进去的,毕竟是国有企业,不是私有的,构不上官商勾结,绝对是名正言顺。

    城镇公共设施的建设,很好的提高了民生,即提供了就业岗位,又是百姓能够享有的设施。

    百姓民生在各种政策之下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房地产方面的价格也不算虚高。

    这年头大明尽管采取了后世的工业区模式,但工业区没有大量设立,地方政府不用为了开工业区大量支出财政,进而也就不用指望着卖商业用地回本。

    而在那些设立了工业区的城市。因为工业本身就很赚钱,所以成立工业区的话,地方政府不用怕亏本,反倒也不需要靠出卖商业用地来回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明的土地是私有化的,所以操作模式和后世又有所不同。

    加上朝廷对民房的建设没什么太大的限制。老百姓购买房子也不需要当几十年房奴。

    如今普通房地产价格,也就是维持在了一名工人五年收入的水平,而且设施比较齐全。如果是民房,那价格就更低了。

    改革之下的北方各省,百姓能够实现温饱,通过房贷可以拥有住房,也算是安居乐业。

    尽管日子可能没有那些有钱人过的潇洒,但大部分老百姓对于怎样的状况已经很满足了。

    有个家,就能成立家庭,有收入可以维持家庭生活。

    天启十年的工业展显然是十分显著的,钢铁产量已经突破了3oo万吨,而价格却是保持稳定,没有跟随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提高。普通百姓的收入提高之后,尽管农产品价格也随之提高,但总体上对食品的消费能力是大大提高的,而对于那些工业产品的消费能力则是有了巨大的提高。

    工厂数量也在天启十年大大增加,高压蒸汽机总量上升到了八千多台,其中不乏大型蒸汽机。

    整个北方新政各省,经过一番改革之后,困难群体得到了救济,普通百姓收入得到提高,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

    天启十一年的财政预算上,军事预算在数年之后次提高,从四千多万元提高到了八千万元。

    主要还是提高了军人待遇,随着这几年增纸币,天启宝钞购买力已经逐渐下降,虽然只是比较缓慢的贬值,但是过去的军人待遇有点跟不上了,所以提高了军人待遇。

    同时增加了海军军费支出,如今大明大力展海洋经济,而且海外殖民地都延伸到北美洲了,军费也必须有所增长。

    另一方面。则是装备的研与更新。

    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则上升到了1.5亿元,这些钱都是投资给下一代人的,所占财政收入比例逐年上升。内阁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将新政各省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范围。

    也就是将北方各省。以及海外各殖民地,全面推广六年义务教育,学生必须读完小学。

    教育部也收到了朱由校的指令,义务教育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管是什么家庭、什么收入。也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六周岁入学,十二岁小学毕业,必须上完小学才能进入社会工作。

    同时严禁非法雇佣童工,这些小学的孩子可以在暑假期间去做工,但上学期间不能。

    而且雇佣童工,必须申请报备,劳动强度太大,工作环境太恶劣的工作不能雇佣童工。

    同时下令礼部加大义务教育方面的宣传,下令教育部在各省展开攻坚。对于那些顽固不让孩子上学的家长,采取积极劝导、对症下药。如果是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学费的,可以免除学费。对于纯粹是因为重男轻女,或者认为上学无用的家长,先进行劝导,劝导无效则使用适当的强制性措施让孩子入学。

    义务教育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全普及的,所以要加大宣传,并进行攻坚战。毕竟这个年代,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男孩上学一般情况下比较容易。女孩却不一定能上学了。

    这两年在北直隶推广义务教育,碰上了很多这样的问题。教育部也算是比较有经验了。

    之所以要让女孩上学,主要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女性劳动力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传统的模式下。妇女是不能出去随便抛头露面的,而是一心在家相夫教子。当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妇女实际上也是非常忙碌的,通常都是在家里纺纱、做女红,以及一些妇女能做的事情来赚钱补贴家用。

    但是这样的模式,已经逐渐不使用工业化时代的需要了。

    妇女同样可以参与到工业化生产当中。如果被完全禁锢在家庭之中,那么对劳动力资源的浪费是非常严重的。例如纺织厂里面,如果没有女工的话,那就只能用男工,可是男工未必擅长做这些工作,反倒是适合去做一些劳动强度更高的工作。甚至是大部分工厂里面,都是可以使用女工来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内容的。

    历史上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是把男人动员起来进行战争,而工厂内的工人,则有大量的女工代替,整个国家的战争潜力飞提高。

    因此提高女性社会地位,解放女性属于时代展潮流。与传统是相冲突的,但要马上提高女权又不现实。

    这年头人们重男轻女的现象要想扭转,一时半会也不太现实。这年头宗族势力很强,传宗接代的观念很重,自家和他家的意识很强。

    同时打个仗可能就会死了一片男人,再加上男人出去做事,在医疗条件不达的情况下,以及人类对抗自然的能力不强的情况下,男人非正常死亡率比较高。加上女人又不容易赚到钱,养家糊口能力不强,这些方面也是造成重男轻女的重要原因。

    不过随着生产力的展,重男轻女的观念也会逐渐改变。一是生产力提高了,出现的工作岗位增加了,女人也能赚钱养家。二是医疗水平和对抗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男性非正常死亡率降低。

    同时交通条件的改善,嫁出去的女儿也能时常回娘家走动等等,都会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重男轻女的现象就会随之改变。

    可以说中国人对这方面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后世的中国大部分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都不是那么严重。只有一些宗族势力很强的地方,例如闽南、广东一带,重男轻女的现象会比较严重一些。

    朱由校正考虑着要不要搞一搞女权运动,不过想想还是算了,这事情只要官方愿意雇佣女工,例如国企愿意大量招募女性员工,女性地位自然会越来越高。同时在法律上进行一些保障,时间久了风气自然就变了。

    拔苗助长,反倒过犹不及。

    男为阳,女为阴。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的模式也不是没有好处,女人可以专心照顾家庭,是一个家庭的灵魂。

    提高女权,鼓励女性参加工作。实际上也是损害了小家庭的利益,来增加国家利益。

    实际上中国人在男女地位方面,是永远不可能如同后世西方那样,达到真正的平等。反而是很容易走上‘市场化’道路,当女性处于卖方市场的时候。女性地位反而很高,就如同后世的中国一样,男人的需要承担的义务要比女人多,而不是普遍的共同承担。

    说白了就是资源紧缺,女人也是社会必须资源,这样的必须资源一旦出现缺口就变成了紧缺资源,紧缺资源拥有卖方市场,需求方相互竞争之下,地位自然被拔高。

    就如同印度一样,低种姓为了嫁给高种姓。女方家庭愿意支付嫁妆,上层阶级影响下层阶级,逐渐形成一种普遍风气。

    中国人看不懂印度那种奇葩的风气,同时西方人也看不懂中国风气。

    此时大明显然不太可能形成后世那种风气,也不太可能形成印度人那样的风气了。

    因为大明如今显然不会太缺女人,尽管可能会重男轻女,剩余的女性会更少。但是海外有资源流入,正所谓足则让、不足则争。竞争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婚配过程中女性地位不会被搞得太过虚高。

    另外一个则是上层阶级对于女性资源的过度占有,也会造成很大的社会矛盾。实际上贫富差距大会引起剧烈社会矛盾。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女人。

    大明此时通过外部商业掠夺的模式,从海外引进了这方面的资源,相当于是将内部矛盾转移到了外部,变成了外部矛盾。

    而在上层阶级过度占有资源方面实际上是有限制的。正所谓物极必反,大明虽然允许纳妾,但往往意味着限制比较大。而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度,限制死了,反倒是变成了没有限制。

    在一夫一妻制度下,大家都去当二奶、小三了。等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也就渐渐不以为耻了,开始笑贫不笑娼了。而且通常都上行下效,权贵们都家里一个,外面养着好几个,那些第一批富裕起来的群体一看,咱也可以啊!

    反倒是如今大明在允许纳妾的制度下,给人当情妇是被人们非常看不起的。即便是给人当小妾,也属于不太风光的行为。

    如今北方改革之后,只有勋位或官职达到七品以上才能纳妾,又或者年过四十而无子者才能纳妾。

    即便是纳妾,也是有节制的。不可能如同后世一些官员包养几十名情妇那么荒唐,即便是皇帝,也不是每个皇帝都会玩上几十个女人,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不过是比喻女人多的虚数而已,一些自律、专情的皇帝根本不会乱搞。

    纳妾制度放在了明面上,反倒不会有那么多女人愿意被人包养。同时包养情妇的男人,是受到社会指责的。如果是商人的话,那么朝廷尽管不会对商人采取什么惩罚措施,但在百姓日子过得不错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给人当情妇的,就算是当小妾都不太愿意。只有家庭比较困难的,那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朝廷也没什么好管的,除非是公然几女同居共侍一夫,或者是登记两次,公然践踏婚姻法,那就是重婚罪了,朝廷就能管了。

    但是对于那些有官职、有勋位的群体来说,朝廷就管得着了,一旦曝光出来就会受到惩处。

    在这样的制度之下,上层阶级对于这方面的资源的占有是受到限制的,不会无限展。

    只要女人方面不会引太大的社会矛盾,老百姓能够正常的组建家庭、生活下去,那么即便贫富差距比较大,社会矛盾也不会太剧烈。

    如今大明经过一番改革,财富分配更加公平了一些,加上开始掠夺外部资源,新政地区的内部矛盾已经缓和了许多。拜金主义与仇富心理有所下降,不再如同过去那么极端。

    总的来说,朝廷如今在鼓励女子参加工作,国企大量招收女工,日后甚至将会开放女性参加公务员考试。只要官方机构、国企普遍出现女人的身影,自然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普通百姓的观念。而官方技工和国企因为待遇比较好,也肯定能够招收到女人,总有人愿意来。

    义务教育是为了让工人能够跟得上工业革命的脚步,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工人起码得要能够识字,才能胜任日常工作。要让女子普遍参与到工业生产之中,也必须有一定文化,把女孩送进学校进行义务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工业化时代,国家不要求工人知道得太多,所以每个工业化国家,都是施行不同程度的愚民教育。所以拥有基本文化,甚至很多大学生,实际上和古代文盲基本上也没什么区别,依旧处于盲流的级别。传统的文化精髓,在教育系统里面是接触不到多少的。

    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愚民方式,例如美国的教育系统,其主要目的就是如同工厂化一般的培养出合格工人,潜移默化的灌输各种有利于资本家的观念。而真正能掌控核心权力的人才,则是从资本家的后代中培养的。

    朱由校穿越前也是个普通人,所以还没那么黑心,六年义务教育尽管在目的上有为了工业化展的需求。但在教材编写方面,还是加入了一些真正能够改变普通阶级子女人生高度的好东西,是以真正展教育的心态去搞教育,没有一味的为了巩固统治,或者迎合资本去搞愚民。

    之所以不乱搞愚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管了文明的兴衰,后世中国那么多苦难,主要还是文明衰弱导致的,满清留下的大坑填了许多年。

    没有什么永恒的王朝,只有相对永恒的文明。朱由校展教育的本质目的不是为了强求朱家王朝能够千秋万代,而是为了振兴这个民族,让这个文明继续延续下去,免受异族的侵略与压迫。

    只要把民族振兴起来,让内部变得更加文明,若是日后朱家皇帝失德,政权更迭的过程中,也不会再如同过去那么血腥暴力。也许是君主立宪,也许是皇帝退位,起码能够全身而退。

    振兴一个民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展教育,为了展教育,朱由校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他不知道在稳住了明王朝的政权之后,一旦进行大规模的教育会不会加明王朝的灭亡,因为改革者往往都是在给革命者铺平道路,但这并不影响朱由校的理念,明王朝能否延续不那么重要,重要的还是这个民族能延续下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