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梨在云上

程老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程老虫文集最新章节!

    木梨硔是老虫心目中最美丽的徽州袖珍山村,座落于休宁县溪口镇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腰,始建于明末,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村中几十幢民居粉墙黛瓦、徽风浩荡般耸立在高高的山脊之上,由南至北阶梯状扩展,犹如半岛般长年被大簇大簇的云雾缠绕,三面悬空、错落有致,仅南面与苦竹岭相连,地势突兀,隐现在白云之上,美轮美奂。

    最早知道木梨硔是在徽友汪红兴老师和鼠混混的新浪博客之上,他俩是故园的资深徽友,长年来立足于溪口,为本乡本土那些散落在新安源头各处的优秀乡村景点走出深闺孜孜不倦地做了大量事情。近几年来,正是因为他们的宣传推介,木梨硔逐渐呈现在人们的视野。2010年,以木梨硔云海为题材,由安徽摄影家协会会员汤华元先生创作的摄影作品新安之源无限风光力压群雄,获得了一等奖。之后,木梨硔成为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骛的追逐之地,著名风光摄影大师朱恩光先生也曾来此处采过风摄过影。

    虽然一直仰慕,但老虫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亲临其境。这个初冬,黄山市寻徽之旅工作室顺应广大徽友的心愿,组织了这次“振兴徽州,寻徽之旅——木梨祖源行”户外活动,老虫和其他50名徽友欣然报名前往。诡异的是,庞大的队伍中竟然有四条宠物狗与大家结伴同行并且撕咬亲热、不甘人后。

    从屯溪出发,过休宁县城、穿蓝渡、渭桥、溪口等集镇,一个小时之后又在前往浙岭的山谷间绕行了一段路程,车队最终在一座跨溪的小桥前停下。路边的指示牌告诉我们,此处距木梨硔还有4公里。后续车辆跟上之后,车队左拐过桥继续前行,前锋车辆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半个小时之后,在简易的停车场下车,而大部队因为停车场车位有限,沿路就近找到停车位后下车,踩着泥泞赶往停车场集结。等来到停车场,先到者已经迫不及待地沿着古道向木梨硔村中攀登进发了。山道上,大家兴致盎然,有说有笑、边走边拍。因为一路直上登攀,大家的脚步变得沉重起来,队伍长龙一般走走停停,渐渐地拉开了距离。

    路过了一个三岔口时看到了一张指示牌,内容是木梨硔农家乐导示图。大家根据导示图继续向前攀行,便来到了洪金玉家“天上人家客栈”而周边是满目的云雾茫茫。在“天上人家客栈”休整片刻,云雾没有要散去的样子,大家还是迫不及待地要赶往摄影台去,一大帮人顺着洪金玉指示的方向沿着青石古道跟着感觉走,没想到越走越远,路过一片银杏林之后仿佛来到深山腹地中去了,觉得不对劲,与此同时,头顶上竟出现了久违了的蓝天白云。由于感觉到与心目中的木梨已经南辕北辙了,于是扯乎往回走,静尔听琴孙老师自告奋勇让大家原地休息,自己不辞劳苦赶回“天上人家客栈”向洪金玉将路问个究竟,然后带着大家按正确的方向向摄影台挺进。

    在前往摄影台的山道上,路遇已经先行到达并往回赶的徽友,问摄影台景致如何,皆说一片云雾茫茫,看不清南北东西。木梨硔“道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村庄常常被大片大片的云海所簇拥,看不到真面目是经常的事情。而我等赶到摄影台之后,或许是老天爷特地安排,只见瞬间云开雾散,对面山脊上的村庄莲花般绽放在大家面前,让人惊叹不已。人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个个屏声静气,四周静悄悄的,只听见“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此起彼伏,一幅幅美妙的瞬间定格并存储在大家的相机、手机里面。凭栏俯瞰木梨硔全景,只见周边林海茫茫,竹海摇曳,中间山脊上依山而建的粉墙黛瓦海市蜃楼似的在云海之中或隐或现、似幻非幻,其徽风古韵的形神几百年来浴风沐雨、披星戴月,而遗世独立的风姿一直临渊高耸、笑傲云山。村头还有两棵古树像两杆大旗似的招展于山峦之上,超凡脱俗、风姿飒爽。

    从风水宜居角度考虑,选择木犁硔这样的北风口定居建造似乎是极为愚蠢的。在徽州,即便是迫于生计不得不居住在山上的的棚户,都会尽量避免住风口之上。但仔细端详木犁硔周边的地理环境,你会整个山脊其实处在群山的环抱之中,周围的群山仿佛就像两只巨大的手掌把小山村紧紧呵护在掌心之中,让人不得不由衷的敬佩村庄创建者的风水理念和居家品位。回到家中之后找了一些资料和徽友文章,隐隐约约地窥探到这个些村庄的一些隐秘的传说。

    明代末年,当“木犁硔”一世祖詹仕通还是位詹家山村一位年轻小伙子的时候,他日复一日地带着相依为命的小黑狗上山来到木犁硔周边的山场狩猎或忙农活。由于詹仕通有一位心性凶悍泼辣的嫂子,她经常通过糟践小黑狗来发泄她对由于詹仕通没有成家立业而寄居在家的不满,于是终于有一天,小黑狗宁死也不肯下山了。詹仕通拧不过小黑狗,于是给小黑狗在木梨硔山顶搭了个草棚遮风挡雨,一来二去,后来詹仕通后来干脆自己也住上来了搭棚定居。再后来詹仕通在木犁硔盖房娶妻生子并繁衍生息,村庄逐渐演变成今天这个模样。

    离开观景台沿着青石板古道来到村中,仿佛闯入秘境一样。村民的住家房屋依山而建,质朴无华,虽无豪门斗富炫耀般精致的门楼雕刻,但都保留了徽派建筑的原汁原味的风骨。村子的南侧沿着村民的房屋,自然形成一条天街,清一色的石板有规则地排列着,只是略显狭窄。路下是石磅,聪明的山民因地制宜,依路而建一排木架,向外延伸,上面平放着厚实的圆木,均2米多宽,使原本狭窄的天街变得开阔起来,村民尽此歇息、纳凉、晾晒谷物。晒台上的红辣椒、南瓜、黄豆、玉米等果实,红红绿绿,预示着一年来的风调雨顺,走在天街上颇有返朴归真之感。在木梨硔出名之前,和徽州许许多多的山村一样,由于村中年轻人还有孩子们全到城里打工、读书直至安家去了,很多房屋都已人去楼空地颓败着,似乎每家只有一两个老人在坚守着这块祖辈留下的土地。在村中转悠,你会发现村子很安静,见到的遇到的更多的是在田地里劳作或孤独坐在石板路边晒太阳的老人,这些老人没有城市人的烦躁和浮夸,非常热情和淳朴。据了解,木梨硔村54户人家,154人,村内常年留守的只有40多位50岁以上的老人。

    这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有了变化,随着木梨硔在摄影界、旅游界的名声不断扩大,前来摄影、度假、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每年上山的游客由当初的不到500人到现在接近1万人。2010年村民占玉华利用自家的住房搞起了旅游接待,2011年他家被镇政府确定为镇级“农家乐接待点”2013年,占玉华前后投入资金近10万元,买下了村中一幢闲置的房子,进行修葺,添置了桌椅、餐具和床架、被褥,改造了洗澡间,专门用于接待游客,并取名“云华客栈”客栈建筑面积达240平方米,砖木结构,传统的徽派风格,5个房间,有固定床位20个,并修建了农家特有的灶台,一次可接待游客30多人。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有2户村民也办起了农家乐,缓解了上山游客的食宿难。原来一直在外打工,2012年回家办起了农家乐的詹春九说,摄影让村子出名了,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办农家乐、当向导、搞接待、卖土特产,日子开始越过越红火了。

    由于要赶到祖源凤祥农舍吃大餐,大家依依不舍地辞别木梨。虽然这时的云雾已经散去并且阳光明媚,面对古朴自然但略显得有些闭塞落后的木梨硔,大家的心情多少有些复杂。这的确是一个风景非常秀丽的小山村,但终究不是大多数人都能长相厮守的地方,徽友记忆中的故乡虽然一直让人魂牵梦萦,此时此刻却变得越来越遥远了。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在都市中奔波混世,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森林中苟且偷生,时不时还在雾霾的笼罩下苟延残喘,享受着交通便捷、资讯发达、物质丰富等所谓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同时,难道命中注定要与许多逝去的美好插肩而过吗?

    是夜,木梨入梦而来,熠熠生辉的繁星缀满如洗的天幕伸手可及。黎明时分,几盏灯火从村舍里透出,显得宁静而温馨,这时的满天繁星悄然退场,黯蓝的天空清澈澄净,远山的轮廓渐渐清晰,山谷间云雾虚无飘渺,或远或近的山峦如同岛屿和礁石浮现在云海之中,山影逶迤连绵如黛,仿佛或浓或淡的水墨在宣纸上肆意浸染渗透交融。鸡鸣之后,当阳光投射过来,晨曦中的木梨硔宛若神话中的琼楼玉宇沐浴在白云之上,如此意象,竟分不清是梦幻中的天上人间,还是现实中的人间仙境。正怅惘中,忽然一只大黑狗狂吠着向老虫扑了过来,惊的老虫慌不择路地滚下床来,原来是烂柯一梦。

    我们在人间,木梨在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