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喜丧

闹花灯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当官哪有种地香最新章节!

    第四十二章

    “文风!你回来啦!”

    崔鸿三人围上去:“你四姐没事吧?”

    就这么半天的功夫,曹家少奶奶挨了曹通的打因此小产,伤了身体后不能再生,被曹家给了一封和离书的事已经传了出来。连他们都听说了。

    “没事了。”唐文风看着崔鸿,心中感激,“欠你的银子以后一定双倍奉还。”

    为了设计曹通,他花了好些银子打听打点。这些钱都是问崔鸿借的。

    崔鸿不高兴:“说这话就见外了。”他突然笑了笑,“不过你要是能把那个香皂方子说......”

    “我还要靠这个挣下半辈子躺平吃喝的银子呢,你想都别想。”唐文风斜他一眼。

    崔鸿切了声。

    天气暖和后,他就让砚台把从唐文风那儿得来的两盆花并上几个竹筒的香皂一起送回了京城。

    等到砚台从京城回来,带来的不仅有他娘塞的各种好东西,还有一封他爹亲手写的信。

    信上先是狠狠骂了他一通,说他到了易阳县还不知悔改,竟然还去倒腾花草这些玩意儿,不务正业。骂了他足足两页信纸后,才让他务必把香皂的方子弄到手,说这个可是能下金蛋的鸡。

    崔鸿看完信后,就去问了唐文风。

    唐文风没同意。

    崔鸿从来不把他爹的话放在心上,见他不同意,便和他爹去了一封信。说会下金蛋的鸡的主人不卖鸡。

    他爹自是又来了一封信把他一通骂,不过也没让他再去问。

    但崔鸿却偶尔想起来了,就拿这事去问一问唐文风。

    他想着的是,万一哪天唐文风就同意了呢。那他就能借着这只“鸡”和他爹谈谈条件,比如把他接回京城啥的。

    于鲤愤愤道:“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玩意儿,把你四姐这事宣扬的人尽皆知。”

    唐文风撩起眼皮子看他:“如果不出意外,那个缺德玩意儿是我花钱找的人。”

    于鲤:“......”

    潘容想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你四姐的名声岂不是坏了?”

    唐文风道:“你们听说的时候,是对曹家同情的多,还是对我四姐同情的多?”

    潘容:“自然是你四姐。对曹家都是骂的居多。”

    唐文风:“你看。”

    潘容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于鲤对他竖起大拇指:“你厉害。”这个动作也是他在唐文风那儿学来的。

    在唐文风他们投身学业中时,曹家翻了天。

    曹通得了花柳病的事,到底是没再瞒得住。

    曹父曹母气急败坏的同时,又恶心的不行。直接把他赶了出去。

    在曹通被赶走后的第二天,一直默不作声的曹文彬从外头抱回来一个孩子,说是在路边捡到的,要收养。如果曹父曹母不同意,他就带着孩子离开曹家。

    曹父曹母经过曹通这一场事,虽说没有彻底歇了传宗接代的心,可也不敢和亲生儿子生了嫌隙。便同意了。

    曹通被赶出曹家后,他亲爹亲娘也不愿意接他回去。

    他们家不止曹通一个孩子,一个得了这种丢人现眼的病的,活不了多久的,他们可不愿意接回去糟蹋银子,听人闲话。曹通家大门紧闭,任他如何敲门,也不打开。

    后来,为了治病,曹通卖了桐花巷的房子换银子,再后来,人便不知去向。

    *****

    天气转凉,为了让学生备制冬衣,有为期一个月的授衣假。且这一个月的假期,是排除了学生在路上往返时花去的时间。

    离家近的,像唐文风等人,得了假期可开心了。收拾收拾东西,当天就颠儿颠儿的回了村。

    经过村口时,有人故意提高嗓门儿问:“唐七郎,你四姐回来好些日子了,还不给找新婆家啊?就这么在你们家白吃白住也不是个事儿吧?”

    唐文风转头一看,见是李老婆子,还有村里嘴最碎的几个妇人。

    淡淡一笑,反问:“您家幺儿今年快三十了吧,怎么还没讨媳妇儿?”

    李老婆子脸色一变。

    唐文风转身就走。

    李老婆子狠狠呸了一声。她最疼幺儿,被唐文风拿话戳了心窝子,也没闲心坐在这儿说闲话了,将手里的东西扔进篮子里,拎着走了。

    另外几个妇人偷笑:“活该。”

    唐文风回到家,还没出声,就被几个小萝卜头抱住了。

    “七哥\/小叔!”

    挨个揉了揉几个崽的头,唐文风从背包里摸出来两包糖:“玩儿去吧。”

    几个小的开开心心蹲角落分糖去了。

    “娘,我回来了!”

    苗桂花擦着手出来,笑眯了眼:“快快,洗洗手准备吃饭了。”

    因为唐文风,现在唐家都有吃饭前洗手的习惯。

    “桃桃他们怎么在咱们家?”唐文风洗了手进灶房帮忙端菜。

    苗桂花叹气:“你五婶的娘前些日子夜里起来的时候摔了,家里两个儿子听媳妇儿的不管事,只能你五婶去照顾。你五伯不放心,就跟着一道去了。桃桃他们就在咱们家待几天。”

    “没什么事吧?”

    “怕是不大好。”苗桂花小声说,“要不然你五伯五婶早回来了。”

    果然就像苗桂花说的那样。

    下午的时候,唐成海来了唐家一趟。说顾大娘估计就这几天了。还要麻烦他们几天。

    送走唐成海后,苗桂花就忍不住唏嘘:“这人啊,说不行就不行了。”

    唐成河道:“一大把年纪了,骨头都脆了,跌这么一跟头,能有好?”

    顾大娘是二嫁,和前头那个丈夫的三个孩子,最小的那个比苗桂花都大几岁。

    苗桂花:“七十好几了吧?”

    唐成河:“怕是快八十了。”

    徐香草:“那是喜丧了啊。”

    这里过了七十就算喜丧,要热热闹闹办一场。

    苗桂花点点头:“那是。就是不知道顾家那边办不办。”

    顾家两个儿子不争气,耳根子又软,手里有点钱都让媳妇儿拿去补贴娘家了。顾大娘这辈子苦,第一个男人死的早,嫁给第二个男人眼看日子好过了一点,又让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砸死了。

    辛辛苦苦把三个孩子拉扯大,结果两个儿子都是有了媳妇儿忘了娘的。只有闺女顾淑云念着她。

    但是顾淑云嫁了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去看看她。

    这不,顾大娘摔了跤,顾家两个儿子被媳妇儿压着,拖了好多天都不给找大夫,还是来清泉村这边走亲戚的一个人和顾淑云说了这事。顾淑云才急慌慌地赶了回去,给顾大娘请了大夫。

    但顾大娘年纪本来就大了,摔了跤又拖了这么久,还是不行了。

    三天后,唐成海手臂上缠着白布回了清泉村。

    因为是喜丧,白布上抹了一点红。

    一般家里有人过世,来请人吃席都是不进别人家门的,怕带来晦气。

    唐成海站在门外喊了两声。

    苗桂花他们下地去了,唐玉惠姐妹俩和双喜带着几个小的去山上捡蘑菇。家里就剩唐文风和唐文祖。

    一个在劈柴,一个在挑拣黄豆。

    黄豆是问附近几个村收的。陈豆腐不卖给他们豆腐后,唐家都是自己点豆腐。

    自己家种的黄豆不够,村里种黄豆种的多的几家狮子大开口,觉得他们家赚那么多钱,以为他们家会按照这个价买。谁知道唐家压根儿不惯着他们,直接去其他几个村收。差点没把这几家人给气死。

    黄豆没多值钱,唐家给的价比市价高了一成,卖了黄豆的那几个村里的人自是高兴的不行,私底下都说清泉村这几家是傻子,看得见的钱都不赚。

    唐文风放下斧子,起身走了出去:“五伯。”

    唐成海:“就你和老五在家?”

    “嗯,您等会儿,我去叫爹娘他们回来。”

    “诶,不用了。”唐成海叫住他,看着一段时间不见,个头窜了许多的侄子,“反正就是个意思,你和我走一趟也成。”

    他叹了声气:“不是我背后说人,顾家那两个儿子是真不是个东西。你念过书,脾气好,跟我过去,免得你爹娘看了生气。”

    唐文风:“......”五伯,您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谜之滤镜?

    不过他都这么说了,唐文风就干脆答应了。

    和五哥说了一声,唐文风回屋拿了些铜板,跟着五伯走了。

    五婶顾淑云的娘家在程家坡,村里程是大姓。顾家两个儿子的媳妇儿就是本村的,都是程姓,村里沾亲带故十几家。

    唐文风跟着唐成海到顾家时,顾家两个儿媳妇和她们的那些个亲戚都坐在外头嗑着瓜子说闲话,笑呵呵的。

    虽说是喜丧,可他们这副作派,还是让人瞧了不喜。

    堂屋里,放着一副薄薄的连漆都没上的棺材。

    顾淑云跪在那儿,通红着眼往盆里扔纸钱元宝。

    “五婶。”

    顾淑云扭过头见是他,露出个笑模样:“怎的是你来了?念书费脑子,不在家好好休息。”

    “有啥费脑子的。地里走不开,我刚好在家劈柴,就过来了。”唐文风上了一柱香,数了二十枚铜钱随礼。

    顾淑云刚要开口,旁边就伸出来一只手,要把钱接过去。

    唐文风手掌一合,看着来人:“你哪位?”

    顾淑云大嫂笑着说:“我是淑云她大嫂。”

    唐文风喔了声,笑的憨厚:“那麻烦婶子带我去登记礼钱吧。”

    顾淑云大嫂脸上的笑僵了下:“我们村儿不兴这些,礼钱收了就是。”

    唐文风惊讶,一副为他们考虑的模样:“这怎么行呢?不登记,那怎么知道谁家送了礼,谁家没送?那万一遇到来蹭吃蹭喝的怎么办?”

    他看向顾淑云:“五婶,有多少人来送礼钱?”

    顾淑云道:“下午才开席,现在没有来多少,不过我都记着呢。”

    唐文风说了声好,挽起袖子:“我念过书,会写字,我来帮忙登记,还省了你们花钱请人的钱了。”他看向顾淑云大嫂,笑着说,“您说是吧,婶子。”

    顾淑云大嫂嘴角抽了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