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炮唤醒沉睡的土地

查干忽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查干忽文集最新章节!

    草原一片沉寂,像熟睡着的巨人。

    忽然,大地在抖动,地下隐蔽室内的空气在压缩,相继而来的是一声沉闷的巨响。从了望口看出去,前方爆炸处腾起一片烟雾。烟雾贴着地面向莲花般四处扩散,接着,从莲花烟雾的中央蹿起粗壮的烟柱,烟柱冲向空中。那是以秒计的变化。瞬间,烟柱的上面形成黑色的云,云在加厚,遮住太阳,天空忽然变得昏暗。蘑菇云在翻卷扩散,几百斤重的巨大的石块被抛向空中,又坠落下来。砸在大地上,发出咚咚的巨响。有几块近百斤的巨石落在隐蔽室顶上,粗壮的顶木被砸得嘎嘎作响。发出要断裂的声音

    这是真实场景的复述,没有丝毫的夸张和渲染。

    不过,你不要误以为这是在描写一次核爆炸,这是我们七连采石场(又名“石头山”)的一次采石作业。也是内蒙兵团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大型采石工程爆破。、

    一、草深蚊虫多

    兵团初建时;团部几乎没有一间像样的营房,建造营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我连当时是团直属基建连。承担着团部和本连的基建任务。建造营房需要大量的石料。我和烈南各领一个排约五十余人上了石头山。

    一天吃过早饭后,我们出发了,两挂大马车拉着行李,两挂车拉着搭窝棚的芦席,苇子,毡子。采石用的工具。炸药还有炊事员用的锅具粮食等等。两排人步行,烈南的一排走在前面,我们跟在后面,要说这一行半百人拉开距离,也算浩浩荡荡了。

    到了石头山,两个排各选地点安营扎寨。没有在一起安营主要原因是防止一块石头滚下来砸死两排人,连个报信的人都没有。

    我们的两个班分别搭建自己住的窝棚。然后又给饮事员搭建了伙房和一个工具库。这窝棚有不同的叫法。马架子,地印子。用树枝苇席搭起的半地下半地上的最简单的棚子。只有窝棚中间可以站起人来,其它地方只能坐着和躺着。

    炊事员开始做饭了,这个地方没有水,所以每两天还要去连部拉趟水。

    等吃饭了又发现问题,没有带筷子,还好,有搭窝棚用的树杈,削削当筷子。

    下午没有什么事,告诉各班长放假半天,自由活动,别走太远。这地方有狼。

    年青人,闲不住。一会儿都没影了。

    我和烈南上了山。很高的山。爬上去出了一身臭汗。在上面我们确定了各自的作业面,然后下了山

    吃过晚饭,年青人精力充沛,睡不着,又出去玩了。晚上,可不是那么好玩的,到处都是蚊子。草原的蚊子很大,嗡嗡叫,跟拉大提琴一样,当然没有节奏,也不悠扬。

    战士们想出驱散蚊子的办法,在窝棚周围点上几堆篝火。然后把青草盖在火上,立时浓烟四起,蚊子熏跑了,人也呆不住了。等烟小了,人回到窝棚,蚊子又回来了。

    外面的月亮出来了,这就算是进山了。

    好在这些战士有了些吃苦经历。不前久他们还在城市里,还在父母身边。睡在炕上,床上。现在,他们住进了窝棚,睡在地上。

    二、山高石头沉

    采石面的石头很松,用撬棍轻轻一撬就可以下来一片,几乎不用炸药炸。但是,由于山高,拉运石头的车上不去,又加上以前开采石头的是外来包工队,他们为了在短时间内多出石头,不清理作业面。形成了一个碎石碴大坑,我们要踩着碎石把有用的石头搬出大坑,再把石头滚下半山坡。这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

    当时上面还下达了任务。最少一个班每天要开采出五六方石头。除去阴雨天和因身体不适请假的战士的工作量,全部加在体力好的战士们身上。而这些战士刚刚成年。

    再有就是伙食极差,没有大米、也没有疏菜。小米一个月每人均不上几斤。白面只占口粮的百分之三十。主要的口粮莜麦面。极少的食油,菜除了海带就是海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炊事员也没有办法,三四天做顿白面。平常就是莜麦面“苦力”如同嚼蜡难以下咽。

    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极差的饮食,在加上简陋的居住条件。真难为这些十八九岁的战士了。

    有个叫z的战士非常的聪明,他和炊事员一起做了个饸饹床子。改变了天天干“苦力”吃“苦力”饭的局面。增加了大家比较喜欢吃的莜麦面饸饹。

    没有休息天,只有下大雨,我们才有理由休息。虽然下大雨窝棚会漏得稀里哗拉,但下大雨仍是我们的希望

    石头山的五十多名战士,都是吃得大苦耐得大劳的铁铮铮汉子。没有一个喊苦叫累。也没有一个退缩、逃避。

    改善工作环境的想法一直在我脑子里盘旋。

    那天中午吃完饭后,我来到离窝棚不远的一座小山岗前。这个小山岗高出地面四五米。山体大部分在地下,高质量的花岗岩。非常坚硬,是建筑的上好石材。

    在兵团筹备阶段,我和烈南、过客、老温、警政以及打石头经验丰富的杨忠等被派到这里打过石头,几乎使用了除炸药外打石头的全部工具:撬棍,大锤、钢钎、凿子,铁楔子,撬、打、抡、捶、劈各种功夫武艺都用上了,每天的出材率很低。原因是石质太坚硬。

    由于砌房用的石头不需要这么好的石料,所以后来就放弃这里,移到了山上。

    高山上石头都是风化的,很好撬下来,但往下运又成了问题,车上到一定的高度就不能往上走了,只有用人力把石头搬下来。

    这项工作消耗体力,每天收工,战士们个个疲惫不堪。

    围着小山岗转了几圈。估计这小山岗地表外的部分就能出四五千方的石头。要是在这里采石就好了,运输也方便。

    这小山体的石壁是向一面倾斜的,如果,忽然我脑海里蹦出一个想法。

    三、用抠出一口石头井

    一个班全部撤下来。分成四个组,每组三个人,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每个组工作六个小时,一天二十四小时不要间断。在小山岗靠石壁处打出一个直径六十五公分,深二米的石洞。每天全班必须完成四十公分深的进度。

    另一个班照常上山打石头,只要保证能够每天拉石头的车不空跑就可以。

    最重要的是炸药。当时炸药控制得很严。可是没有足够的炸药这计划就是纸上谈兵。

    我把这项任务交给了g。他和连队保管是同乡。而且很会说话,我对他说,你要想办法在半个月内存下一百公斤炸药和二百个雷管,最后他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炊事员很负责任,每天一个人要做五六顿饭。保证了夜班的战士能吃上热饭。

    另一个班在山上打石头,工作量加重了,要完成原来两个班的任务。二天一次的细粮(白面)改成三天一次,他们也付出的代价。

    一切都在按步就班地进行着。头两天的进度很顺利的完成了,可是在打下一米后,进度降下来。因为这个深度打锤的人蹲也不是趴也不是。小锤没有力量,大锤又抡不起来。一天的进度只有五公分。而且洞的直径不能大。真径大了药量爆炸效果会差。一点点儿的在抠,只能坚持,不能放弃。

    越深越难弄,进度越慢。一天只打下去三公分,二公分

    战士们在用牙啃石头。他们没有失去信心。再往后,只有体形小的战士可以在里面工作了。一个组减到二个人。

    几个大个子开始挖隐藏室。这隐藏室简陋,在地上往下挖了个两米见方两米多深的坑。上面用白桦树并排搭上,这层是防落下来的大石头的。再上一层盖上树枝,这层用来防碎石的,最上层是苇席和树叶。

    为了保证点火线路的畅通。电线都是对折使用的,只有一百米的距离。隐藏室设在离爆炸点八、九十米的地方。这样近的距离,炸点填药量又很大,很危险,但没有办法,条件就是这样,电线就那么长。

    半个月后。一个深二米五的石洞终于挖成了。战士们已极度疲备。这石洞是战士们用牙啃出来的。

    隐藏室也搭建完毕。炸药和雷管都已备齐。

    四、大地在颤动

    清晨,没有招唤,战士们都自觉的早起来了,吃饭也不像以往那样的说笑了,大家都知道。半个月全排人的心血是付之东流还是有收获,全看今天了。

    洞内填充了一百二十公斤炸药。电雷管起爆。为保险起见,安装了两个起爆雷管组。一组出现意外,不用重新装填,可以用另一组继续起爆。

    派专人通知烈南他们排隐蔽。

    我们排的人也分散隐蔽了。

    我和t、i留下来。

    我们反复检查了炸破引线的接点。线路。在确认没有失误的情况后。一起钻进隐藏室。离确定的引爆时间还有十分钟,我又一次检查了电闸,电池和连接线。

    从了望口望出去:鸦雀无声。没有人迹。忽然,我看到在远外的山顶。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摇动手臂。m!这个身影我一直记着,是在告诉我:全隐蔽好了,可以开始了。

    我向i做了个手势,i按下电闸——

    大地在抖动,相继面来的是一声沉闷的巨响。从地下隐蔽室的了望口看过去,前方爆炸处腾起一片烟雾。烟雾贴着地面向莲花般四处扩散,接着从莲花烟雾的中央蹿起粗壮的烟柱冲向上空。那是以秒记时的变化。瞬间,烟柱的上面形成黑色的云,云在加厚,遮住太阳,天空忽然变得暗淡。蘑菇云在翻卷扩散,几百斤重的巨大的石块被抛向空中,又堕落下来。砸在大地上,发出咚咚的巨响。有几快巨石随落在隐蔽室顶上,顶木被砸得嘎嘎作响。发出要断裂的声音

    离爆炸现场二十多里外团部的窗户被震得哗啦作响。以至有人以为地震了,跑出屋

    我们的三颗头挤在一起,从了望口观察着爆炸扬面,那种紧张的瞬间过去了,头上咚咚的巨响就是我们庆祝胜利的鼓声。

    我们三人钻出隐蔽室,小山岗上空的硝烟还没有散尽,太阳的光线穿透扬尘射向爆炸现场,漫山遍野的大大小小的石块返射着阳光。

    在远处,在远处的山顶,战士们从不同的隐蔽处跑回来我们拥抱跳跃

    这一炮炸出了三四百方上等石材。同时还为小石岗松了松筋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炊事员大显身手,蒸的大白馒头,炖了一大锅猪肉海带粉条。猪肉是小g搞来的,酒、罐头是大家凑钱买的

    吃饭用的碗摆了一地,一个战士提着酒桶往各碗里倒。那天全排笑得豪爽!喝得痛快!

    全排战士无论酒量大小,一饮而进。

    *“开山炮唤醒沉睡的土地”是力前诗中的一句。借来做本文题目。

    * "苦力"(内蒙地区汉语方言,音),用少量水将莜麦面搅成散疙瘩形状,用屉蒸熟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