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一后六臣辅政的大明

宅系阿川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最新章节!

    大明正统十四年,十月

    王宇带着刚刚从战场归来的十五万岭南卫,与老二王义带着的混编卫和山东备操军汇合。

    三十万旌旗兵甲齐备的大军,押着先大行皇帝的灵柩,把顺天围了。

    王宇并不想与城关之上的大明孙太后,文武百官撕破脸,于是命老二来给城关上面众人念一念先大行皇帝朱祁镇的“遗旨”。

    这“遗旨”切割大明的权力很合理,孙太后、文官、勋贵都有照顾到。

    老二王义久经锻炼,终究是不会在这种众目睽睽之下的大场合胆怯了。

    之前,为了给手下的二狗子们有提升空间,王宇命王义独自带领一军锻炼,让他带着三万安南占城闯军混编卫,去暹罗抓人来种地。

    结果老二王义在暹罗皇宫睡皇妃的时候,不小心差点被个女人暗算,在脸上留了一条疤,让老二看起来十分凶厉的样子,城关上的众人都不由得吓一跳。

    老二炸雷一般的声音,响彻顺天的城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帝王膺图御宇,惟德是与,遐不云乎,缵承大统,统理万方,顷因不德,上干天咎,致瓦剌逆虏奄然犯顺,庶几夙夜在公,遂亲征瓦剌,逆虏荡平,万邦宁谧。

    讵意朕志未艾,祸起于文武,土木之祸,深用疚于厥心,朕意自决,上不辱于国,下无愧于民,乃由上宫之人王振倡议,俾召宫人将士于榻前,议册立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朕思皇长子朱见深年甫五龄,尚无知识,若遽膺元良之举,诞登储贰之尊,朕心有所不忍。

    兹特请皇太后权宜临朝称制,杨士奇、杨荣、杨溥、王宇、张辅、徐景昌,公同辅理,暂统万机,以俟皇长子朱见深年至二十五六岁时,躬亲授宝,使之早践宸极。

    朕魂归于天,得遂重臣辅佐社稷,实忻幸之。

    钦命杨士奇、杨荣、杨溥、王宇、张辅、徐景昌六人为辅国大臣,卿等详悉朕意,务体朕怀,日夕在廷,毋致懈忽。

    特颁遗旨以示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这道正统皇帝朱祁镇的遗旨,说了点啥呢?

    第一,正统皇帝朱祁镇是想好好给大明办事的,但是随军文武误了他,导致土木堡之变,他准备自缢,保全大明国体。

    第二,自缢前,在太监王振的提议下,正统皇帝朱祁镇,决定立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承继大统。

    第三,皇长子朱见深年幼,皇太后权宜临朝称制,六大臣共同辅佐国政,制衡皇太后。

    六个辅政大臣里,刚好三个文官大佬,以及三个勋贵大佬。

    这徐景昌乃是二代定国公,他爹是朱棣的小舅子,因靖难被封定国公的徐增寿,魏国公徐达的第三子。

    徐家在应天还有魏国公一脉,是一门两国公。

    这位二代定国公徐景昌和王宇同岁,他的人生应该怎么说呢?

    永乐时期在五军营按部就班的镀金打酱油,然后被老爷子派去修凤阳祖爷祖奶的皇陵。

    明仁宗时期,袭爵,母丧,丁忧。

    明宣宗时期,驻守顺天,然后代替皇帝巡视九边。

    然后没了...

    王宇选这么一位地位高,但手下没兵权的定国国公进来,当然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大明兵权。

    英国公张辅都七十五的高龄了,你不会指望他能熬到五岁的朱见深亲政吧!

    等王宇慢慢把大明的刀把子,全部收拢到自己手里,到时候,什么狗屁内阁,什么临朝称制的皇太后,统统给你扬了。

    王宇的五十万大军就在城外,顺天里的孙太后、文官、勋贵权衡之后,接受了这份看似各方都有受益的圣旨。

    大明正式进入了,孙太后临朝称制,六位顾命大臣辅政的时代。

    当然了,孙太后和王宇各自作出了妥协,岭南卫和山东备操军自然是大部退出大兴、昌平,由英国公张辅调遣十万宣府卫进驻,岭南卫在通州、密云驻兵十万。

    这么一看,孙太后手里在顺天附近的兵力就和王宇就差不多了。

    而岭南卫和混编卫则是返回岭南、安南一带,二十年,第二代二狗子已经归心了一些,可以使用了,所以王宇在安南和占城大规模组建汉人、安南人、占城人混编卫。

    不过这么一来就有个问题,没人种地,于是占城隔壁的暹罗人,就被王宇盯上了。

    所以打完与瓦剌这一战之后,王宇将岭南卫留下了五万人充作京营,剩下的缺额由兵部选练山东备操军填补。

    谈妥利益分割之后,大明才开始走向新时代。

    给先大行皇帝朱祁镇上庙号英宗,谥号烈皇帝,这个英宗的庙号,王宇中怀疑这些文官在嘲讽皇帝,不过,还好不是睿皇帝的双重嘲讽。

    年仅五岁的皇长子朱见深,由其母皇贵妃周氏抱着参加了皇太子的加封受策仪式,次日由群臣太后孙若微推举登基,年号成化,是为大明成化皇帝。

    公元1450年,原本的景泰元年直接变成了成化元年,被王宇这么一搞,朱祁钰这个郕王直接被太皇太后孙若微打发去就藩了。

    因为大明换皇帝的速度的太快,王宇从来到大明的三十多年间,居然换了五个皇帝,大明朝有史以来,诞生了一个很新的称谓:太祖皇太后。

    原本历史中,应该于正统七年去世的太皇太后张妍,过了八年,却依旧在世,所以大明成化皇帝的第一道旨意,当然是尊这位祖母为太祖皇太后。

    张妍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太祖皇太后的尊称,但第一个历经五朝的皇后还得是西汉汉惠帝的11岁皇后张嫣,可惜只做到太皇太后便被刘氏废了。

    所以在讲究以孝治天下的大明,太祖皇太后的出现,简直就是上天对他老朱家一次认可的“祥瑞”。

    三杨都同意以此作文章,让自己小姨当第一个太祖皇太后,王宇自然是举双手同意,能加强朝廷权威之事,孙太后、英国公自然也不反对。

    然后第二道圣旨,那自然是王宇提出的给土木堡之役的官兵将士叙功,战死的官军将士也一并厚加抚恤赏赐。

    之后,顺天城外有了自己的一支大军,王宇自然就可以留在阔别十五年之久的顺天了,至于岭南,他则是向朝廷保举了王世作为巡抚。

    岭南卫和安南混编卫则是被王宇一次拆成了三部分,岭南东卫,岭南西卫,安南混编卫,占城混编卫,由他的两个儿子和两个亲信大将统领,互相制衡。

    成化元年到成化三年

    大明进入了一个扯皮凑合过的和平观景,反正王宇提出的好多“好政策”,要不就是被文官三杨否定了,要不就是被太皇太后孙若微否定了,要不干脆就是被勋贵内部,给否定了。

    比如,王宇想整备大明卫所制度,直接切分军屯兵和战备兵,大力发展火器兵,直接就被利益相关的勋贵们内部就否定了,明明是有利于大明之事,英国公、定国公,都不敢说支持。

    那些大明卫所的指挥使,都是勋贵不袭爵子弟的自留地,哪里会让王宇动他们家跟种田的农奴没区别的世袭军户。

    所以王宇干脆自己在岭南安南一带搞,把原先的岭南的卫所,大范围分田给世袭军户,把他们转为屯田兵,只负责种田,交三成军粮。

    遇到大战,兵源不足,这些屯田兵还可以临时征召,给他们发饷银就是了。

    岭南卫、混编卫则是转为募兵的职业军,每个月定期发饷银,一周三操,主要是即使王宇在东海捕鱼了,依旧支撑不起将士们一日一操的肉食消耗。

    还好这次改制范围局限在岭南安南,不然大明全面推开,朝廷怕是拿不出那么多饷银来,所以以后王宇还得考虑把勋贵、皇室手里的海关税收给拿过来养兵。

    王宇在顺天朝堂之上,还提出“三舍法”给大明培养后备人才,就是大宋奸臣蔡京改革时候,提出来的制度。

    即类似于现代的小初高的制度,给地方孩子设立学堂,贴补笔墨纸,一层层往上读,最后考核优异者入国子监培养,其他人可为小吏。

    然后...三杨以不符合大明一贯的愚民之策,会动摇皇权,实名制反对,实际就是八股取士,已经被南方大多数地区书院垄断了人才来源,他们压根不会把自己手里的蛋糕,拿出出来重新分配。

    好吧!那王宇还是自己先在岭南搞起试点来,船小好调头嘛!

    而且王宇还在岭南的三舍教学里,夹带了些“私货”,编了了新儒学,讲究格物致知。

    不管你喜不喜欢,儒学中原文化统领都是东亚圈的根基,在东亚各种小国,有着深厚的影响力,王宇只能在这颗大树上弄出一条文化侵染性更强的分支,来引导大明的是士夫阶层开疆拓土。

    第三个王宇的建议更离谱,他想带着八九岁成化皇帝去北方战场上长长见识,太皇太后孙若微更是不可能答应,岭南没有大明皇帝,所以王宇只能自己去了。

    “先帝是怎么没的,你靖国公还不知道吗?让皇帝去亲征,这简直是胡闹。”

    不过王宇还是试着用给武将文官加俸禄的方式,联合五位辅政大臣,给太皇太后孙若微上了一课,当文臣武将利益一致的时候,大明不是才有她说了算。

    说实话,大明文官的俸禄确实不够,让不想贪的官都不得不同流合污了。

    勋贵和文官集团都能得利的事,太皇太后孙若微一点反对的余地都没有。

    反正现在大明没有南北都什么大威胁了,湖广是个大粮仓、辽东的黑土地的潜力,也渐渐开发出来了,给大明官员加点工资,正好可以给不想贪的人一个收手的机会。

    不要问为什么太皇太后孙若微会反对,因为辽东卫开垦出来的都是皇庄御田,这给大明文武百官加的俸禄,那得皇帝内帑出钱。

    不过空有临朝称制名头的太皇太后孙若微,压根抵不住六位辅政大臣的联合,其实就是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联合请愿,不得已答应给文武百官加的俸禄,由皇帝的内帑出。

    要不户部管钱粮那边的文官,也不能这么痛快的向着王宇啊!

    文武百官加工资是好事,当户部到时候被所有官员逼着拿大把钱粮出来,这不是为难户部那群文官吗?

    大明吏治,洪武时期好过一段时间,宣德时期好过一段时间,洪武靠杀,宣德靠换人,所以现在大明的吏治历经十五年,又到了没眼看的时候了。

    王宇让皇帝拿内帑出来给文武百官加薪,也是缓解一下这样的情况,治标不治本啊。

    要说王宇在顺天处处受制于人,倒是也不至于。

    比如,现在王宇乃是大明五军都督府的左军大都督,直接抛开英国公这个中军大都督,趁着九边将士升迁调任的机会,直接往九边重镇安插王氏子弟和自己心腹,趁机扩大他在大明军中的影响力。

    时间转眼到了成化四年,大明休养了三年,北方通州、大兴两个粮仓再次填满之后,王宇准备再次出征草原,给草原部族立规矩,给土木堡大战收尾。

    反正留在朝堂之上,王宇所有的提议,基本都有人扯后腿,他还不如干脆去给草原立规矩呢!

    太皇太后孙若微第一个同意,赶快带着你的十万岭南卫离开顺天,不过由于太祖皇太后张妍病重,王宇把行程推后了一个月。

    坤宁宫中,一头花白头发的太祖皇太后张妍躺在榻前,王宇握着这位小姨皱巴巴手,老态龙钟的胡尚仪在一旁伺候。

    “宇儿!宇儿!”

    头发中夹了一丝白发的王宇起身,躬着腰,握紧她的手,让她能看到自己。“小姨我在!”

    太祖皇太后双眼无神,已经看不见仁礼,她用尽最后的力气握紧王宇的手,断断续续的发出模糊的音节低语。

    王宇把耳朵靠过去,依稀能听清楚了。

    “不要篡明...不要...不要...”

    王宇近乎嘶吼出来,“好!小姨!小姨我答应你,绝不篡明!”

    他声音之大,就连坤宁宫外的守门金吾卫,都听见了,他就生怕小姨听不见。

    之后,太祖皇太后张妍的手上的劲一松,王宇握着她的手,没让她的手掉落,难得第一次在大明这个影视世界,流下了自己的眼泪。

    在王宇身后的孙若微、胡善祥,成化小皇帝等一众人,皆沉默不语。

    王宇终究还是个人,也有深藏的感情,或许他经历的太多,麻木了,可以不在乎所有人,甚至可以不在乎胡善祥乃至自己的血脉亲人。

    但自从到大明这个影视世界之后,一直对他没有半点不好的张妍没了,还是让他心里咯噔了一下,难受的不行。

    在记忆里,王宇就是张妍养大的,其实已经和他母亲没有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