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雅量

草原驹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草原驹文集最新章节!

    贞观之初,唐太宗李世民广选贤才,不避怨仇,不论亲疏,不囿派系,不计贵贱。魏征、王珪都是太子李建成之党,魏征任太子洗马,王珪任太子中允。魏征竭诚为太子李建成出谋划策,并建议太子对当时的秦王李世民早日采取行动,以免成刀下之俎。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殒身。李世民组阁时,并未追究魏征的责任,而是以睿智的大度和宽容,搁置前嫌“重其才,优礼之”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后任秘书监,同时拜王珪为谏议大夫,共同参与朝政。这对初登大宝的帝王来说,多么不易。有了李世民的宽宏雅量,便有了忠直之臣。魏征尽忠直谏,规谏匡正,知无不言,再加李世民虚心纳谏,遂使贞观大治。李世民不仅把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还把魏征比作琢玉之良工。他说:“玉虽有美质,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工耳。”李世民之雅量,成就了魏征贞观之一代名臣名相。

    一日,王珪进见,当时有美人在侧侍奉。此女乃庐江王李瑗之姬,因李瑗谋反失败而没入宫中。唐太宗李世民指着此女对王珪说:“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就是说庐江王无道,杀了美女的丈夫又把她收入室中,如此暴虐,那有不灭亡的呢。王珪听罢,立即避席,问太宗:“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说:“安有杀人而娶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王珪回答:“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齐桓公到了郭国,问老百姓郭公因何而亡。百姓说,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能采用,知道错误的事情而不能停止做,所以灭亡了。)今此夫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很快下令,把美人送还给她的亲族。李世民知非即改,割其所爱,非雅量而不能为。

    太宗即位之初,官吏受贿之风严重,太宗欲行整治,密令左右以财物试贿之。有位司门令史受贿一匹,太宗大怒,欲杀此人。这时,裴矩出来谏道:“此人受贿,诚令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之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李世民当即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对百僚说:“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裴矩何许人也?隋朝旧臣,曾先后事文帝、炀帝,而且在迎合、助长隋炀帝的荒淫方面颇用心思,被史家讥之为“佞臣”但李世民不仅继续任用了他,而且听取了他的意见,更当着众臣僚的面对他加以表扬,不仅体现了李世民宽容、虚心与雅量,也说明了他的真诚。宋代司马光对此十分感慨,他评论说:“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问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影)也,表出则景随矣。”正是李世民乐闻直言,乐闻其过的雅量,使昔之佞臣转化为耿耿忠心的直臣。

    贞观四年,李世民下诏征发工匠修造洛阳的乾元殿“以备巡狩”遭到给事中张玄素的严辞切谏。其上书中甚至说道:“且以陛下今时之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矣!”太宗览书,颇不愉快,谓张玄素:“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张玄素说:“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太宗听罢,大为感叹,立即作了自我批评:“我不思量,遂至于此。”又对房玄龄说:“今玄素上表,洛阳实未宜修造,所有作役,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可赐绢二百匹。”张玄素以如若修宫将唐太宗与炀帝桀纣相提并论,甚或超越炀帝,可谓言辞激烈,但太宗并未就此下不来台,而是当面认错悔错,立即叫停工程。给事中不过五品之官,竟能驳回皇上诏敕,这不正说明李世民纳谏无别,纳谏真诚,以是唯从的雅量吗?

    说到李世民之雅量,有一件事不能不提。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保持始终如一难矣。在贞观中期,魏征看到李世民逐渐懈怠,追求奢靡的倾向,于贞观十三年上书十渐不克终疏,历数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方面的变化,诸如放松克制,滥用民力,醉心游猎,意在纵欲,忽忘卑俭,猜忌大臣,骄傲自满,追求享乐等等,字字露锋芒,条条逆龙鳞。对此,李世民仍然保持了政治上的清醒,阅后,很受感动,对魏征说:“自得公疏,反复研寻,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李世民竟至于将十渐不克终疏写在屏风上,以便朝夕阅读,时时警惕自己。对来自臣下的一针见血的批评指责,不仅没有怨恨,反而作为当朝执政的座右铭警策自身,何其贤明坦诚,何其雅量大度,足以感动天地。

    雅量,是宽宏气度和广阔胸襟的融合,是厚重修养和高尚品格的体现,是聪颖思维和仁慈心田的昭示。李世民所表现出的令人钦佩敬仰的雅量,成为贞观之治文明辉煌的最耀眼的风景。正因为有了李世民这样雅量高超的明君圣主,视君民为一体,视君臣为一体,吸纳了无数的忠臣良将,文人雅士,共同创造了政通人和、国运昌盛、文化灿烂、国泰民安的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