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结

傲寒一竹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傲寒一竹文集最新章节!

    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丧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

    ——耶稣

    易经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是的,生是最大的德,这是儒家的看法,也是我们常人最普遍的看法。但傲寒还是想说说死。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会有这结那结,或郁于情,或恋于某物,或衷于山川树木,或迷于美人书画等,不一而足。我也不例外,对某些东西或现象是有些情结的,比如对于文人的自死,总有挥之不去的探究思索之心。

    其实,自杀并不是中国作家的强项,几千年来,被皇帝、当权者杀死的文人比自死的文人多得多,那么多文人甘愿受辱、受苦、卖儿卖文以求苟活,正诠释了中国的“好死不如赖活”的人生哲学。所以,像屈原那样的以死抗争才显得可贵。英雄、叱诧风云的人物的死注定不平凡。这里我想说说几个文化人的自死,他们的死都是炫人的舞蹈,永远吸引着那些有良知的人们的目光。

    (一)屈原:抱石沉水,江中卧千年

    历史久远,屈原的死期及年龄说法不一,但他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水自尽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屈原为何要死?他太高贵,他觉得只有呆在水底,才有他要的清明。

    暮色四合,屈原徘徊于汨罗江畔,水畔正有兰绽放于紫茎之上,屈子不禁长叹一声:“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渔父听见他的叹息,接口道:“这不是三闾大夫么?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说:“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说:“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于是,屈原怀石投汨罗江自死。屈原这一死,成就了他“中国第一文人”的美名,这是模仿不来的,因为他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不能模仿的,文人的感情,文人的意念,理当如此。千百年来,屈原的文字和作为让我们见到了他如兰的气度,做人的气节。然而,后世的作家文人多矣,要么在官场里打滚,要么在女人堆里鬼混,要么在名利场、商海里浮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油头粉面,滑滑溜溜,腻腻乎乎,不干不净,装模作样。向屈子看齐并效仿的文人真的是廖若辰星。

    是啊!有几人不是贪生怕死,宁愿享受生之欢乐,甘愿受生之苦痛,也不愿勇敢地死去?死是最极致的抗争,是对自己最决绝的救赎。没有几个人愿意走这一步,不愿走这一步不说,他还理直气壮地说什么:“生都不怕,还怕死?”但是屈原却说:“死都不怕,焉怕生?”

    于是屈原死了,开了文人自死的先河,文人自杀排行榜第一名非他莫属!

    (二)王国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

    1927年6月2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三,国学大师拖着他的长辫子,跳进了颐和园的昆明湖。

    在中国文学史上,王国维肯定不敢把自己跟屈原相提并论,他自觉生平著述无法跟屈子的离骚、九歌、天问比美,所以他自重地不选屈原的忌日五月初五自尽,而是选择五月初三。但王国维凭一部人间词话的境界也可以千古留名了。

    王国维的自死同样是一种抗争。“内忧外患”使他选择了同先辈屈原一样的蹈水赴死。内,与罗振玉交恶,家中老小衣食无着;外“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那么1927年的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3月,张学良强渡黄河,血战郑州;

    4月8日,鲁迅转战厦门、到广州,与黄埔军人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意气风发;

    4月12日,胡适从西雅图坐洋船经日本回国,在船上研究左传大有收获;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林语堂到武汉任国民政府外交秘书;

    4月28日,李大钊被张作霖杀害。

    同年,被誉为“京都怪物”的辜鸿铭,拖着他的大辫子在京城到处穿梭,出尽风头,成为京城一绝。此时,国共纷争,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政治舞台,文学舞台之上,潇洒的潇洒,郁闷的郁闷,王国维却为生计、为逊帝溥仪发愁。就是这样的“内忧外患”使王国维举步维艰,觉得死是唯一的出路,死了一了百了。于是,扑通一声栽进了昆明湖。毛泽东诗云:“莫道昆明池水浅”不错,从此,昆明湖更加深厚了。

    王国维此举,同样是勇气可嘉!试看文革之时,多少学者、作家被整的死去活来,也不见有几个步王国维的后尘。他们宁愿见风使舵、卖友求荣、与亲人划清界限、昧着良心揭发朋友的“莫须有”来换得苟延残喘,就是不肯跳湖上吊。看来,人们是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坚强了。

    自杀难道真的是可鄙的么?自杀难道真的是弱者的行为么?“好死不如赖活”或许才是弱者的精神支柱吧!有陈寅格的话为证:“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载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孰优孰劣,孰强孰弱,孰是孰非,孰生孰死,真的是值得好好思索的问题!

    (三)海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1989年3月26日,年轻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车站卧轨自杀,那一年,他25岁!海子只活了25年,但是他却活在了我们心中,因为他的诗,他比苟活的我们都活得长久。我们都会吟着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劈柴喂马,周游世界”憧憬着未来。

    海子为什么活腻了呢?他的理想不在人间,他要到天堂去,天堂有他的镰刀、铁锤、麦地和亮灿灿的诗歌的王冠。于是,他带着四本书圣经、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说选上路了,到了山海关车站,他把书放在一旁,仰卧在铁轨之上,火车碾来,重金属的音乐响起,海子的灵魂幸福地在钢轨上舞蹈,他把双手给了月亮,他把双脚给了土壤,他把五脏六腑给了枕木的黑森林,他把头颅给了太阳,他把诗歌给了我们。海子就这样“零落成泥碾作尘”但他诗歌的鲜花开在了我们的头顶。

    “自然之子”海子査海生是誉称为“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他真切干净地在人间活了二十几年,吃饭睡觉说话,远走他乡、故乡,歌颂自由美德,讽喻权贵政治,追求爱情以及理性。海子飞扬跋扈的青春,以才华接替了生命力,海子的死,或许正是复活的盛宴。

    权威说“海子为中国的诗歌史开辟了一块前无古人的天地,他把非常有现的生命浓缩在一个瞬间,显示出了生命的全部辉煌。他的诗歌是可以不朽的。”

    是哦!大地万民之中,歌手最受人赞誉

    是哦!诗人是世界之光,缪斯亲自教诗人讽诵,她只爱歌手诗人一族。

    最后,就让傲寒诵一首海子的诗:

    尸体是泥土的再次开始

    (海子)

    大地进入黄昏

    掩饰悲惨的泥土

    疲倦的泥土

    河水拍岸

    秋天遥遥远去

    流离失所的众神正焚烧河流

    尸体——那是我睡在大地上的感觉

    雨雪封住我尸体

    我尸体是我自己的妹妹

    云朵中躲避雷电的妹妹

    云朵下埋藏谷物的妹妹

    名为人类

    近似妹妹的感觉

    近似长久的感觉

    大地躺卧而平坦如一个故乡

    尸体是泥土的再次开始

    尸体不是愤怒也不是疾病

    其中只包含疲倦、忧伤和天才

    人类没有罪过只有痛苦

    太阳火光照见大地两岸的门窗

    痛苦疲倦的泥土中有天才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