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有九条尾巴_第48章

小蜗牛跑得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听说你有九条尾巴最新章节!

    可是他已经是出阁读书的太子,若将恐惧说出口,未免损了身份,又不知有多少人会暗地嗤笑。

    谈昌都懂,所以他只是用自己的尾巴缠在李霖的脖子上。

    有我一路陪伴,从此你夜晚不必恐惧。

    一直到回到宫殿,屏退左右,李霖才说起正事,打破这温馨的氛围。

    “果然没有谈太傅的脉案。”

    猜想有问题和实际发现的确有问题的感觉是不太一样的。李霖目光沉沉,“看来关键就是这个张御医,只能从他身上入手了。”

    可是他死了……

    谈昌抬了抬脑袋,不用写字,李霖已经知道他想说什么。

    “不错,他死了,可他生前的亲人伙伴,总有能入手的。”

    谈昌又晃了晃尾巴,在纸上写了“谈宅”二字。李霖悚然,摸了摸谈昌的脑袋,“不错,你想的是对的,老宅之中,说不定还有些线索。”

    那宅子原本是陛下赏给谈炳渊的,谈太傅固辞不受,后来还是陛下借着他丧妻之际,请他换个环境,另免了其他封赏,才叫他勉为其难收下,一住多年。

    而谈太傅去世后景和帝恩封了许多,那宅子也没有收回。谈太傅没有子侄,所以宅子逐渐衰败下了,成了一座空宅。京中一时半会不缺少分封的宅邸,所以此处也一直未有人提起。

    知道要做什么,心里便感觉好多了。李霖又摸了摸谈昌的尾巴,道:“早点休息。”

    李霖不能连续出宫,寻访谈宅的事只能暂且搁置下来,调查张御医生平的事则交给了决明。李霖则专心应付来自朝堂关于取消皇商的各种诘问。此举动摇了太多利益,包括各家皇商和内务府。然而回京之后面见景和帝时,李霖便看出自己拿不问世事的父皇对此举是赞同的。毕竟,他也要给道士们发俸禄。

    但是,景和帝不愿直面朝臣,这个工作理所应当交给了提出“三年竞选制”的李霖。这也是宣召太子回京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霖心知肚明,父皇是想让他得罪大臣。太子的位置若是坐得太稳当,做皇帝的是要睡不好觉的。所以李霖便在朝会上舌辩群臣,毫无惧色。

    甚至,他提前给阁老、吏部的许侍郎、工部的二皇子等于太子亲近的人打了招呼,叫他们不要站出来替自己打招呼。

    最后拍板的还是景和帝,朝臣反对声越大,景和帝便越能安心同意。

    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刚刚回京的太子殿下突然成了众矢之的,人人针对。不过明眼人能看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官员保持了沉默。比如内阁元老们,比如户部尚书。

    李霖不以为然,咸阳宫的宫人却人人自危。光明正大地听到锦瑟与坤宁宫宫人忧心忡忡的对话,谈昌翻了个身,在宣纸上继续睡觉。

    真是一帮愚蠢的人类。

    然而耳朵动了动,晒着太阳的谈昌睡着前想的却是:还有什么被他遗漏了呢?

    大朝会一连开了三天,前两天,以三皇子、姚侍郎为首,与姚家交好的群臣,和翰林院的几位宿儒把李霖提出的新政从头到尾批驳了一番。第三天,姚信鸿终于反应过来。

    “臣弟有一事要奏。”出列的是献王,景和帝唯一还在京城的同母弟弟。然而他的上奏却与新政无关。姚信鸿环顾四周,最后落在李霖身上,残忍地笑了。

    “臣弟参太子怠政,办差时敛财,私交大臣、荒淫无道,以私谋公,钻营结党,排除异己……”

    李霖面无表情地听着皇叔列举自己种种不是。姚信鸿终于学聪明了。光在新政这件事上跟他对着干是没用的,最好的方式还是把太子拉下水,指责他动机不纯。

    景和帝果然动怒,叫太子自己来辩解。

    然而李霖从容不迫,上前先行一礼,才拱手作答,神色冷清。“皇叔所言,句句属实。”

    群臣大惊。

    “姚家公子请儿臣前去吃酒玩乐,儿臣的确是去了。那姚家公子虽无官身,毕竟是皇商之子,说‘私交大臣’也不为过。姚家人赠一妓曰香荑,儿臣也收了,虽从未碰过她,事后退回姚家,但到底似乎收了,被斥荒淫无道,儿臣也无可辩解……”

    话说到这儿,有脑子转得快的官员已经在心里小声叫好了。

    李霖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钻营结党也属实,毕竟儿臣带詹事府两位先生同去,后又与工部的大人们汇合,常常谈至深夜,一同在河堤上风餐露宿。以私谋公……儿臣的确是以私谋公,以上种种,皆为满足私心。”李霖跪下,从怀中取出内务府早先叫上的账簿。“儿臣于民间得知,一文钱可买一斗四升红豆,而这内务府的册子一碗红豆粥,就是十两银子。一两银子一石米,十两,够普通人家吃上多久?若非以上种种,儿臣还真不知,这皇商制度,原来贻害的是我大昭国库的银子。”

    内务府的账册和李霖出宫期间的记录,自然有太监呈上。

    然而李霖却看了,不仅看了,还认认真真去问了,一个一个记了下来。

    看完之后,景和帝阴沉着脸,没有急着动怒,而是说:“念。”

    “糖葫芦,一文钱一串。酒,一壶三钱。猪肉四斤,银七分二厘。牛肉四斤,银五分二厘。活鸭二只,银六分。腌鱼二尾,银四分。茶果四色,茶叶一包,银五分……”

    “红豆粥,十两。鸡蛋,一两……”

    两厢对照,结果立出。

    献王的脸也白了。他们敢在账册上这样写,不过是欺景和帝不会真的过目,即便看,对于物价也不会了解。

    景和帝缓缓问:“诸位还有何说法?”

    忍了三天的内阁元老纷纷下跪称遵旨,户部尚书冷淡地看了一眼姚信鸿,拂袍下跪。

    大局已定。李霖却不见半分欢喜的颜色。

    大朝会结束后景和帝将此事交给了内阁,李霖为避嫌,直接转回咸阳宫。

    谈昌歇息够了,抖抖毛爬起来,爪子掀开李霖去朝会之前留在桌上的书,慢悠悠看了起来。那是一本《资治通鉴》。书上边角行间,还夹着李霖的批注。李霖的字迹一向好认:刚正遒劲,一丝不苟。

    “看完了吗?”

    李霖一进殿中,便扬声询问,谈昌装作聚精会神的样子,小爪子翻过一页书。李霖不以为意,开始复述朝会上的事。

    听到献王弹劾李霖,谈昌终于一甩尾巴站了起来,虎视眈眈。李霖抿嘴一笑,手指插=在柔顺的毛发之间,缓缓地说:“他欺负不了孤。你放心。”

    谈昌仍是不解。太子亲叔,为何反而帮着外人?

    李霖似乎读懂了他的疑问,仍然耐心地用手指帮他梳理着毛发。“皇叔也是不得已,他是父皇同母弟弟,不能就封,又无实权,在京中除了俸禄只能靠皇庄皇商,内务府就是他总管。”

    谈昌这才了然,又有些担忧。毕竟,景和帝已经不太待见这个太子了,又有个亲王出来上蹦下跳,李霖该怎么办?

    “我不怕。”李霖看着小狐狸昂起头在自己掌心里蹭了蹭,笑容渐渐加深,又重复了一遍。“看着吧,就算我不出来辩解,他们也奈何不了我的。”

    李霖的判断很准,内阁的动作很快,迅速起草了奏折下给户部与内务府。倒不全是给太子殿下的面子,主要是很快,消息传开:建威将军入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