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有九条尾巴_第38章

小蜗牛跑得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听说你有九条尾巴最新章节!

    李霖对她没兴趣,可是留着她或许还有用。

    李霖揉了揉眉心,示意谈昌不要乱动。然后起身出门,顺手关上了门。香荑就在门口,见他出来低身行福礼。

    “你在这里,住的可还习惯?”李霖随口问道。

    “多谢公子关照,奴家一切都好,只是想念公子得紧。”

    香荑一席话说出来不觉得什么,旁边的竹苓竹沥却躁红了脸。她们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不知羞的人!

    李霖说:“那就好,再有半月就过年,我也要回家里去。”

    香荑的眼睛一亮,李霖却没有继续说下去。

    “你有什么想要的,尽管跟伺候你的丫头说,我得了空也会去看你。”李霖敷衍了几句话,觉得已经差不多了,便示意竹沥把人送走。

    都把广白送去了,怎么还出了这种事。

    李霖摸了摸鼻子,心情十分复杂。而等他打开门,却发现,被他留在屋里的谈昌又开始闷上被子装死了。

    李霖深深觉得,自己有点太惯着谈昌了。于是在清了两声嗓子,发现那人仍缩在被子里一动不动之后,李霖看向了桌上的笔墨。“既然你病也好的差不多了,又能变成人形,那就好办,之前欠的十三张大字,也可以补上了。”

    谈昌未想到这人居然一直记着数,一推被子坐起来,不可置信地看着他。

    “嗯,看来病是好了。”李霖煞有介事地点点头,“那就再加一张。”

    谈昌惨叫一声,缩在被子里一动不动,作势要一病不起。

    然而一病不起是不可能的。到晚上,姚之远又叫那大夫过来给谈昌诊脉,确认已经驱散了寒气。为了巩固疗效,大夫又开了些方子,还交代吃的清淡些。眼看小狐狸的眉头越皱越紧,最后时刻要爆发,李霖立刻向店小二点了一份鸡肉青菜粥。

    被一份粥收买的谈昌,眼泪汪汪地抬头,只看见李霖指了指桌上的笔墨,登时傻眼了。

    谈昌曾习读书写字三年多,即使中间又隔了好些年,身体的记忆是不会那么轻易抹去的。看到他在纸上写字,李霖说道:“总算比用尾巴写得好。”

    谈昌撂笔要走,被李霖一把揪回来。

    因为谈昌变成人形,屋里李霖没敢留人,所以无人伺候,只有李霖亲自为他研磨。李霖不紧不慢转着墨条,看着纸上熟悉的字,心中一时恍惚。“你当真不想以人的面貌留下?”

    “不想。”谈昌断然拒绝,又没好气地哼道:“以人的面貌,怎么留住东宫?”

    明明是恶声恶气的话,李霖听见,却笑了。

    谈昌却在想,幸好自己拒绝的快,否则恐怕除了练字,还要把四书五经重新捡起来了。

    “那个……”写完了一叠纸,被李霖挑剔地一一审视,持续装死地谈昌突然又出声:“谈先生,是怎么去世的?”

    方才还毒舌连连的太子瞬间沉默。

    在宫外的那六年,也是李霖最快乐的时光,尤其是和师弟并肩学习的三年。谈太傅严厉慈爱,嘴狠心软,小师弟可爱活泼,总是闹出小小的乱子。然而,之后一切再次急转直下,师弟消失,谈太傅去世,李霖被接回宫中,出阁读书,同时入朝接触朝政。也是从那时起,他发现父皇再也不是记忆中那个高大英明的父皇了。

    这一切,他也不知如何跟谈昌说起,只能简单地解释道:“老师是病逝的。”虽然,李霖内心深处一直很怀疑,为何偏偏在那时,一直看上去十分健康的谈太傅会突然发病,最后一病不起。

    谈昌的眼睛动了动,终于看向李霖,一只手轻轻拽上李霖的衣角,张了张嘴,哀求道:“我想……我想去看看他。”

    “好。”这一次不用谈昌说什么,李霖便主动抱住他。“等回京之后,我便带你去见老师。”

    第29章吱吱吱吱吱

    第二日,再未有书信传来,工部的一行人已经逼近淮阳城。

    越是到这样紧要的关头,李霖却越是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他一早起来用了饭,就独自在屋里,翻看着这些日子张廷、杨京润和决明等人在淮阳各处收集到的信息汇总,以及张廷的小字批注,又在心里还原了一遍事情的经过。

    淮阳的水患祸起姚家,但姚家并非唯一的罪魁祸首。事实上,当时因为国库不足,将工事下放后,淮阳的大小商人,都有慷慨解囊。姚家更是带头劝捐,博得景和帝的夸赞。而淮阳的知府是个软柿子,在本地根本说不上话,后来朝廷的银两运来,自然也不是他来接手。

    这一系列的环节里,想要贪墨,实在太容易。姚家身上的罪名洗都洗不脱,唯一的疑问仅仅是,远在京城的姚信鸿是否知情。

    知情与否,其实也不重要了,李霖真正担心的是,除了他们又该如何做。

    李霖合上本子,望向坐在面前的张廷。“冠玉,若是你,为父皇出谋划策,国库不足,当如何是好?”

    常常向商人劝捐,则会落人口舌,受制于人。何况官商勾结的根子一日不除,这事情便没完。

    “以臣之见,皇商之制当废止。”张廷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杨京润看着张廷,有些担忧,又有些期待。张廷饱读诗书,又颇有见解,陛下将他送到詹事府,就是交给太子殿下培养为股肱之臣的意思。杨京润也认可张廷的能力,在詹事府更常常将为太子整理文书之类的事交给他,为他树威磨炼。

    但,年轻人过于峥嵘,锋芒毕露,又令他忧愁。太子殿下勤政爱民、孝悌友爱,可惜,与陛下不睦已久。开拓进取,那是荣登大宝以后才该做的事,现在当以养精蓄锐,稳妥自保为上。

    然而看到太子殿下与张廷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裁剪皇商以后的种种策略,又想起殿下在京中时拿出的那本奏折,杨京润又把满腹的话咽了下去。

    殿下能够保有初心,甚好。

    一直到午后,外面都没什么动静。

    小年快到了,许多商铺都开始准备关门,外地的客商正是早早准备出发返乡。李霖扫一眼窗外,方才的话题刚刚告一段落。他出声询问:“冠玉是江南人?”

    “正是。”张廷应声。他是土生土长的江南才子,如今离家久矣,提及这个,也不免怅然。

    “孤记得,杨先生是京城人氏。”李霖又看向杨京润。

    杨京润颔首。

    “年节前后随孤一路赶来,车马劳累,又与家人分别,辛苦二位了。”李霖说完,又瞥了一眼枕在尾巴上发呆的小狐狸。

    不知青丘在什么样的地方,想来距此也遥不可及。

    不知道他想不想家。

    “殿下亦是远离宫城和陛下、娘娘,臣等如何能不追随。”杨京润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