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的形而上

陈乐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陈乐辉文集最新章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送礼的行为过程。接受方要接二连三地说,不要不要,并以手势表示——推三让四。而送礼方口里却频频劝词: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请你笑纳这样反复几次后,主人才把礼物收下。世人对这一行为大多表示反感,认为这样是虚伪的代表,要就要,不要就不要,应该直截了当;而公关人士多受西方社交和管理学的影响,觉得可以没必要这样繁琐的步骤。

    其实,如果别人给你送礼,你马上伸手就接过来,这样无论对主,还是对客,都是不怎么好。对主人来讲,人家给你什么你就立即收下什么,一点也不推让,还自以为这是对客人一片热心的尊重,然而,他人看来,不免有一种贪得无厌的感觉。唯有先推让,才能表示自己不贪婪,显示自己不苟求;彻底的推让,表示自己彻底的没有。试想,当一个人到了什么都没有的地步,那他不就是可以有了,可以索求了吗?对客人来说,他其实也希望主人推让一番后再接受,因为这样可以表明自己是主动的送礼,而不是欠人东西,一定要还给你;如果主人迅速收下,感觉是客人欠主人的债务,是被逼要还似的。所以,从行而上的角度剖析这一行为的话,这样的谦虚不是虚伪,而是有必要。

    当然,大家硬要往那方面想的话,或者说我在为这种行为作辩护,我也没有办法。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偷换这种概念而不是这种思想的人大有存在。送礼方以礼办事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把红包也夹在里面。接受方一旦嫌少了,还故作玄虚地说:“这事虽然比较难办,不过,你放心,我会尽力而为,但这礼我绝对不能收,不能犯错误。”当送礼老是与拜托别人办事挂钩的时候,那确实是虚伪,而在与人际搭配加强情义的情况下,由不收到最后的收下,才是真的行而上。

    这一由不要到要的过程,回首看看,我们可以从周易那里找到答案。周易提倡的由变易到不易再到简易而后回归到变易的过程,在送礼这一社交行为中,告送人们要曲折处事,不要直来直往;八卦图中的类s曲线暗示着直线行不通,两点或者双方之间,需要经过一番的波澜,在区域上,两地往往有山重水复,在人心上,彼此常常存在隔阂与障隘,唯有绕个弯,方能各自心灵相向,通达对方。在黄老主张的由无为到有为的变化和孔儒的中庸思想中,也只是对以礼托人办事的行为进行批判,并非否认送礼隐藏的大道。我们想想在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和文学写作当中的欲扬先抑手法,在加强人际关系紧密人情的层面上,不就是要由谦让到当仁不让吗?

    再三谦让与直截了当,只是一念之差,却是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盛行直截了当;在中国,曲折委婉方能奏效。受西方思潮熏陶的新青年,放下了曲折委婉,走向了直截了当,送礼直来直往,缺乏迂回,有欠精彩,不符合传统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