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他乡遇故知

浙东匹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重回80当大佬最新章节!

    京西宾馆其实离外交学院很近,顾骜平时在宿舍楼顶就能望见——外交学院在玉渊潭东边,而京西宾馆在潭南面,两地之间就隔了个湖。

    那是一幢十几层的俄式建筑,60年代初竣工的,在当时的京城市中心,算是非常高大的地标了。

    不过京西宾馆内部,顾骜到京城读了一年大学,却是一次都没进去过。只知道那里是军方的招待所。

    跟着人流进去后,顾骜在一间大会议厅里,看到了足足十几个“摊位”,分别写着诸如“军-委”、“国F部”、“宣C部”、“对外贸易部”之类的招牌。

    当然,绝对比后世人才市场的摊位要正式得多,气场布局都完全不一样,非常安静,也绝对不存在混乱。

    而且大家的大致去向都已经定好了,并不是来“找工作”的。只在具体岗位设定方面还有些细节要聊聊,然后才好调整。

    而多数的部委,甚至只是聊一两句,就收了材料、把待遇级别订好,然后剩下的等转档案后再慢慢定——这在当时也是很常见的,要不也不至于一个正职后面配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副职。

    很多时候,接收部门并不考虑被塞进来的人到底适合做什么,只是先保证行政级别待遇不降低,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顾骜很低调地拿着介绍信,来到一机部外事局的摊位上。

    他观察了一下,发现可以用门可罗雀形容,一个排队的都没有。

    其他几个技术部门的外事局,情况也差不多。

    看来,因为外交部里那些老式鹰派外交官,很多是部队转来的,完全不懂技术、一点理工科基础都没有。去了工业类部门的外事局,很多事情也做不了,才导致了这种情况。

    如今又懂外事工作经验、又懂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简直是凤毛麟角。

    他也就大大方方把材料摆在接待人员桌上:“同志您好,我是外交学院的顾骜,校领导推荐我来贵部门实习,这是我的材料。”

    外事局的现场负责同志,是一个处长,名叫包丞丞。顾骜出现之前他都闲得有些僵硬了,所以看到顾骜时,还挺热情的。

    “怎么看上去这么年轻?这最多20岁吧。”包处长内心暗忖,接过推荐材料扫了几眼,居然就肃然起敬了:

    “你就是那个‘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小顾同志啊,我知道你,文章写得好,跟外国人打交道也硬气,有理有节。”

    顾骜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开场白,对自己的“树典型”效果认识更加透彻了。

    上达天听一次真好,尤其是头版整版。连等闲县处级官员看到你,都会跟你平易近人套近乎。

    他连忙谦逊:“您过奖了,我也是术业有专攻,恰好在解决大家都没见过的新问题上,偶有所得。”

    包处长只是点了点头,也没回应顾骜的谦虚,显然是没真的把精力放在客套上。

    不过继续往下看履历之后,包处长的心中倒真的升起了几分爱才之心:“原来你还在一号工程的制氦机项目中起到了技术贡献?

    那很不错啊,理工科有基础啊,怎么当初就上外交学院了呢。你这完全可以进清华或者中科大啊。”

    “原来还是钱塘制氧机厂的干部子弟,怪不得——对了,你爸叫什么?我10年前跟领导去过钱塘,说不定认识呢。”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包处长的表情已经比较和蔼了,完全是同一个系统内的“自己人”说话的态度,至少也像长者提携晚辈。

    “我爸叫顾镛,目前是技术科长。”顾骜不善于攀交情,只是有问必答。

    包处长想了想,自言自语:“顾镛……没什么印象,可能当年还不是高级干部吧,我记得那时技术科是邵工负责的,印象还挺深。对了,秦辉你认得么?我跟老秦还有联系。”

    顾骜连忙回答:“秦伯伯当然认得,邵叔叔被‘白专’之后,就是秦伯伯提拔我爸当的技术科长。”

    “邵工被打成白专了?这……真是乱弹琴!他可是立了大功的,怎么能这样。”包处长大惊,竟然颇为性情中人地扼腕叹息起来,似乎在回忆些什么,

    “10年前,我跟领导去你们厂考察。当时肩负的任务,那也是响当当的一号工程……”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一号工程”,也就是国家在这一期间最重要的科研攻关项目。

    顾骜听包处长说的时间点,大约是60年代末,就知道他指的是“两弹一星”了。

    或许是来“应聘”的人太少,加上顾骜也算体系内的人了,不太保密的信息都能听。包处长闲得发慌,居然就摆龙门阵、卖弄起当年的见闻来:

    “当时,两弹中的核弹,是二机部专管,跟我们没关系。导弹本身的制造,有兵器工业部,所以咱一机部就剩下给弹道导弹做配套。

    那时候国家没有弹道导弹核潜艇,所有核导弹都靠地下发射井。核战备的地下基地,就要配备战时的制氧设备。国家要求上六万方级别的大制氧,但当时国内只能造到三万方级的。

    咱现在的局长,十年前还是热工所所长,就带我一起去钱氧,连考察带找外援带攻关,住了好久。最后还是邵工有办法,不愧也是交大的高材生,搞热工机就是有一手!几个月都没怎么睡觉,硬是把六万方的图纸整出来了——这种为国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怎么能……”

    包处长叹息了几声,已经说不下去了。

    他的例子,顾骜大致上能听懂。

    大制氧设备这玩意儿,就跟一般工业文上看到的大化工案例差不多道理——40万吨大乙烯肯定是比20万吨的要产率高、单位能耗低;80万吨大乙烯又比40万吨牛。

    分离空气的设备,也是6万方制氧机单位产出的耗电量远低于3万方;12万方、15万方进一步牛逼。

    而在冷战时期,备战核大战时,为了确保地下核基地存活能力,配套大制氧是必须的。

    因为水和食物容易战略储备,而氧气不可能全部靠钢瓶灌装储备,那完全是杯水车薪。一旦地表大气被核打击污染了,没有大制氧设备的地下基地根本撑不住。

    (当时的地下核战基地都有配小型反应堆发电,靠核电驱动大型制氧机,理论上可以撑很久。当然实战时有多大效果就没人知道了,因为没发生过核战争。)

    这也是为什么顾骜父亲所在的厂子,以及邵科长本人,在十年不可描述期间,一直撑过了前七八年,都没怎么被运动波及——当时跟苏联人在珍宝岛打仗,与核威慑力量稍微沾点边的工业单位,是没人敢去骚扰的。

    只可惜,到两弹一星结项后三四年,跟美国也建交了,国内各个核弹井基地的制氧机订单也供货得差不多了,外部威胁大减,邵科长才终于没能免难。

    不过这个例子,也给顾骜暂时吃了一颗定心丸:不管国家政策怎么变,一般来说,一个参加过一号工程的技术人员,只要有贡献,哪怕激进一点,至少能保他完工后三四年内没事。

    (氢弹成功后前三四年,两弹元勋邓院士也没事。周-总-理一直力排众议保护他。)

    他顾骜如今都参加了膜式制氦机项目,功劳也都被历史记载下来了,所以他也有三年的护身符,在此期间可以让宵小之辈退避,不敢构陷他。

    凡是发生在他身上、可对可错的事情,基本上都会放着观察观察,暂时算他对。

    至于三年期满后,顾骜还想做时代的探路者,就需要其他的力量来当护身符了。

    不过那时候国内局势风向也差不多明朗了,82年著名的整肃经济犯罪也过去了。至于再往后的“YD”,那是对付恶性刑事犯罪的,不是针对经济问题的。

    ……

    包处长跟顾骜聊了这么多往事,都聊出点交情来了,面试自然也没必要认真进行下去。

    说了些希望顾骜到了外事局后、为国内的技术/装备出口做贡献的勉励言语,包处长就把接收意向函和别的文件都盖了。

    习惯了后世上市公司、外企缜密HR面试制度的人,或许会对如今的作风感到瞠目结舌。

    但在包分配的计划时代,产业类的机关以及大型央企、国企,就是这么用人的。

    哪来的什么一面二面三面,看你顺眼是自己人,直接就用了。

    何况顾骜只是来当实习生的,又不是转档案拿编制。

    “这就可以了?”流程走完后,顾骜自己都觉得太顺利了。

    “你是来干活的,又不是来争待遇的。我们欢迎都来不及呢。”包处长显然心情不错,什么话都跟顾骜说,

    “要是给我们塞个在东欧当过大使的人,来按待遇养老,那才叫苦呢。你们外交部的级别,出了名的高配。大使级别比我们局长还高,这不是请人来干活了,是请个老爷回来供着了。”

    顾骜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是高端廉价劳动力呢,工资都不用发,最多给点外勤津贴。各部门不欢迎才见鬼了。

    也怪一大早的茶话会级别太高,看到的都是大人物,害自己白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