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四十七章

北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尚小说网 www.aslwx.com,最快更新七零养家记最新章节!

    宋家。

    宋恒呵呵一笑,谈起了自己当时高考时候的事儿,

    “其实我当初也就是抱着侥幸的心里去试一试的, 谁想到能中呢,说来也是我幸运了。”

    齐弘阳摇摇头正色到,

    “快别谦虚了,要是没有几分实力在, 再幸运也是没用的,宋大哥自身底子还是很不错的。”

    温向平笑着点头,

    “是哪, 宋老师別自谦了。”

    宋恒“哎”了一声, 又问温向平道,

    “我听说向平受伤了, 现在怎么样了?唉,前几天我竟也忘了去家里串个门,改明儿我就去看看苏叔婶子, 可别不欢迎我啊。”

    最后一句就带上了玩笑的味道。

    村里人口说不多, 掐可指一算也不少,虽然是过年, 每天也是有活儿要做的, 顶多就是不用下地空闲些罢了, 怎么可能全去转一遍,大多都是在平日里相熟的串个门就是了。

    可宋恒和温向平两家平日里往来并不是很多, 之前自然也就没有上门拜过年, 顶多是路上遇见了道声“过年好”罢了。

    知道宋恒是客套话, 温向平也就笑着接道,

    “宋老师来我家怎么会不欢迎,我家孩子还等着沾沾宋老师这个大学生的才气呢。至于我这脚,倒是没什么大问题,谢谢宋老师关心。”

    宋恒点点头,笑道,

    “那就好,至于这才气哪,还是你这个做爸的考上才更让两个孩子受益些。”

    齐弘阳见两人半天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眼底闪过一丝不悦,面上却还笑着问宋恒,

    “宋大哥,你这次去学校里头,可见识了什么?我在大学里倒是见识不少,咱们分享分享,也算是拓宽一下视野了。”

    温向平一听,也来了兴趣,这个年头的大学也不知是个什么样子,跟别人打听到底比不上听一听亲身经历过的人讲述。

    宋恒是个老好人,自然没有不肯的,于是就从学校食堂一路讲起,顺着教室桌椅到老师课讲的好不好,一直讲到班上同学们一起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又比如举办读书会之类的。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不由自主间就能讲到家乡的文化和传统思想,想法也不尽相同,更有几个同学想法着实出奇有趣,确实拓宽了眼界。”

    说到这儿,宋恒突然眼睛亮晶晶,

    “诶,说道读书会,我的同学最近都在推荐一本杂志,叫红星杂志,不知道向平和弘阳有没有看过?”

    温向平顿时了然,却也不好意思再出言评论,毕竟不论说好还是不好,都难免带上个人色彩。

    于是一副“不知”,“请讲”的模样,只等着听齐宋二人的看法。

    比起读者写信来表达他们的看法,这种现场评论也十分有意思。

    齐弘阳点点头,

    “知道,我有一次从同学那儿看了两眼。”

    宋恒一拍大腿,激动道,

    “我跟你们说,我们学校现在的读书会上,推荐人数最多的就是红星杂志了!不管它之前的《纽扣》还是现在正在连载的《大惠山》,都太好看了!而且最让人不能想象的,就是这两篇风格大不一样的作品居然出自同一人之手!我觉着温知秋作家实在太厉害了。”

    温向平端着搪瓷杯子喝了口热水,掩饰自己脸上不由得露出的笑。

    一边又暗暗在心里唾弃自己,果然是越活越回去,居然听见别人夸自己,也不像从前那么平淡了。

    但这种出自内心的夸奖,确实听的他很高兴就是了。

    于是笑道,

    “真的么?那我有机会可得去看看了。”

    “去看看、去看看!一定不会让你后悔的!”

    宋恒连连点头,又突然叹了口气,

    “就是一本书要一块多,太贵了,我平时在学校都只能在读书会上看看别人的书,现在回来了,自然也没得看。”

    说着说着,宋恒又突然精神起来,

    “我跟你们说,我现在看到卫华答应留在大惠山,和土匪分开,正是抓心抓肺着呢,春节马上就完了,到时候回到学校,我就能再接着看了。”

    温向平笑着点点头,心里却在想,春节加厚版特刊只怕比平时还要贵些呢,又想到自己随着新稿子一起寄过去的东西――

    读者们应该也会更高兴的吧,毕竟看了那么久的旧的,也该审美疲劳了。

    玉秀也会更高兴的吧。

    想到苏玉秀之前一大早就从床上爬起来去排队买《大惠山》第一刊,又摸着卫华的画像一个劲傻笑,温向平的脸上一时又忍不住要露出一个缱绻的笑,只好又端起搪瓷杯来遮住上扬的嘴角。

    齐弘阳却有些不赞同道,

    “红星杂志最近刊登的刊本我也看了几眼,里头被特推的不过是小说话本之流,真正发人省思的文章反而被压到了后头,我很是不能理解这样的做法,难不成明白做人的道理还比不上闲时打发时间的东西?

    “宋大哥,我们在大学里头是要学习知识的,红星杂志的话,看看中间后面的文章还行,不过哪,我还是推荐你看一看人民杂志,里头不少文章都很不错的。”

    宋恒面上有点讪讪。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听齐弘阳不喜欢自己的作品,温向平也没有觉得难堪或不爽,但齐弘阳一向说话拐好几个弯,这次怎么有点没控制住,难不成,齐弘阳也给红星投过稿,还正好是发人省世类的文章,还又恰巧被压到了不知是《纽扣》还是《大惠山》的后头?

    但到底是在宋恒家里,也不好让宋恒这个做主人的面上下不去,温向平于是开口解围道,

    “虽然我没考上大学,但也能类比着高中初中来说,知识自然是要好好学习的,毕竟这是将来吃饭的家伙。可我觉着课余时间有一两个自己的爱好也挺好,既能释放平时的压力获得愉悦感,也能借此交到不少志趣相投的好友,不是么。”

    宋恒这才又笑道,

    “向平说的对。”

    齐弘阳面上闪过一起冷意,随即若无其事的掩饰了下去。

    温向平猜的不错。

    齐弘阳在横城大学学的是文学,为了给自己加点好名头,也打着赚点稿费的想法,确实之前给红星投过一篇稿子,也是冲着红星杂志广收投稿的名头去的,题目是《论第一届大学生如何明确自己的人生道路》,写的虽然不能算是鞭辟入里,但也有那么点意思,红星杂志也就给了半个版面,但一来,齐弘阳只是个新人,文章给放到了整本刊最中间的书页,二来,又正逢《大惠山》第一章出刊,几乎所有的目光都被温知秋独占了去,剩下的又大多在一些已经成了名的作家身上。

    齐弘阳一篇稿子投下去,根本连个水花也没激起来。

    同样是新作家,为什么温知秋就一举成名。

    齐弘阳心中不忿,又暗自揣摩了温知秋说不得已经年过半百,之前失败了不知多少次,又或者温知秋早先还用过别的笔名练笔云云。

    如此,心中才好受一些。

    后来,齐弘阳又先后给红星杂志投了几次稿,俱都没引起什么反响,甚至有几次根本连杂志内页都没上去,正是心头火气之时。

    好不容易封笔一阵子调节一下心情,准备开了学转战人民杂志,谁知宋恒这一下又提起来,可不是正捅了他心里的火。

    齐弘阳话一说完,就自知失态。他虽然心里想法多,却也不轻易得罪人,于是面上愧疚道,

    “抱歉,宋大哥,我在学校里通常会参加一些辩论的活动,所以一激动难免控制不住口气,还请宋大哥见谅。”

    “哎――没事儿没事儿。”

    宋恒不在意的摆摆手。

    他虽然和齐弘阳同届,却比齐弘阳大了八九岁,今年是也三十大几马上要四十的人了,哪会因为意见想法有了分歧就记恨上人呢。

    齐弘阳顿了顿,又把话题扯向温向平,

    “看这架势,向平是有意参加今年的高考了。”

    温向平只作对对方的调转话头没有发觉,温和笑道,

    “是,不管能不能考的上,总得试试才是。”

    宋恒很是赞同的道,

    “说得对说得对,试一试才有机会。大学里能学到很多东西,不仅是知识,还有人脉和不同的思维思想,不论哪一种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所以向平可要努力复习,争取一把考上。”

    齐弘阳也跟着道,

    “宋大哥说得对,向平,我们这开年就要走了,再回来就是七八月份了,有些话到时候跟你说也来不及,不如现在就跟你说了。万一这次没考上,不要灰心,下次再来就是。”

    宋恒被齐弘阳这么一提醒,也忘了刚刚的冷场,连忙拉着温向平又说了两句。

    虽然基本上就是之前在红薯地边空地的话,但温向平还是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示意自己听进去了,一边的齐弘阳也偶尔插两句自己的看法。

    看上去,三人倒是聊的投缘极了。

    ……

    春节虽然不休息,可长久刻在骨子里的习俗已经让人们忍不住在过年的这几天放松下来,抓上把瓜子,下了班去亲朋好友家唠唠嗑,实在没时间,翻上本杂志书籍解解闷也能行。

    大年初二,星期一,正是红星杂志照常出刊的日子,作为唯一放假的学生们早早就在街头巷尾的报亭书店前排成一条长龙。

    要知道,自从红星杂志刊登《大惠山》以来,都可是抢手的很,而因着上一期的红星杂志登出了大年初二要推出春节加厚版特刊,《大惠山》更是要连更三章的消息之后,来排队的人就更早更多了,生怕来晚了一步就要被抢光。

    虽然杂志也宣布了新一期因是加厚版所以价格略贵,可也无非是让更多的人选择合买一本,倒是没什么人愿意放弃的,也有更多家中条件不错的,早早就跟家里讨来了钱只等着大年初二的到来。

    家长们也有在追《大惠山》的,碍于要上班离不开身,正好让孩子们跑个腿,于是也就爽快的给了钱。

    队伍排的很长,而排在长龙第一人的,又大多是天不亮就从温暖的被窝里爬了出来,连饭也顾不上吃,无惧于冬日的寒风朔朔和街道空无一人的萧寂冷清和辘辘饥肠,就顶着黑夜赶到了就近的报亭书店。

    至于天亮以后起床又去吃了个早饭的,等赶到报亭的时候,就只能看见数米长的人排成一队,顿时大吃一惊,又跑去其它家看看,发现都是这样的一副情景,连忙也不敢再乱跑了,随便找见一家看起来人少些的就排了过去。

    再墨迹一会儿,只怕排的人就要更多,到时候就真的没希望买到红星杂志的特刊了!

    等书店报亭的主人们带着一大早带回来的当天新书回来时,立马就被眼尖的人瞅见了,在寒风里苦等半天的疲累顿时一消而散,纷纷欢呼起来,

    “大叔,快来呀,我们可都等着买你家的书呢!”

    “大叔,我们来帮你提吧!”

    也有人盯着大叔身后一大包的书,眼中闪着绿光,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

    “不行不行,好好排着队,要不然待会儿就说不清了。”

    提议一出,立马被一群人压了下去。

    “大叔,你进了多少啊,够不够我们分的啊!”

    排的比较靠后的人忍不住大声问道,可千万别就买到他前面一个人正好卖完哪!

    大叔乐呵呵一笑,扬声回道,

    “大叔今天进了一百本,你们自个儿数数就知道喽。”

    人群立马骚动起来,后面的人都纷纷歪着身子提着颗心开始数自己排第几,站的靠前的则完全没这样的烦恼,只激动的盯着那一大包书,恨不得“咻”的一下,特刊就飞到自己手中。

    “一个一个来,别抢喽――”

    大叔乐呵呵道,十本十本的往出拿,一拿出来又很快被买光。

    买到的人抚摸着封面上青年熟悉的眼睛,欢喜的朝家跑去,恨不得立马就能翻开来一睹为快。

    还在后面排队的见前面的都带着笑跑远了,忍不住也躁动起来,跺脚的啃手的,各种小动作,应有尽有的。

    而先睹为快的人则啧啧称赞,不愧是加厚版,一口气从卫华重伤偶遇八路军写到卫华和贴身警卫出逃大惠山根据地,上了山头土匪窝子安家落户,甚至还带着一帮毫无章法的土匪把装备精良的戰军成功伏击歼灭,一番波澜起伏看的读者是大呼过瘾。

    有人脑瓜转的快,便将《大惠山》第一章到连载的最新章专门刊订成了书,再把封面的青年小心剪下来订上去,拿到别人面前炫耀的也不少,一时之间也引起了竟相模仿。

    更有甚者自己等不及下周一的新刊,索性自己动手开始撰写,然后众人拿到一处评比哪个写的最好,又猜哪个会和下周的新一章最相近,如此也算是一解等待之苦。

    而这次卫华被独立团书记怀疑监视而出逃大惠山是多少人所没想到的,至于落山为寇就更是出乎大家意料,可又偏偏在情理之中,不得不叫人心悦诚服的给温知秋作家竖起一根大拇指,赞一声服气。

    ……

    沽市市长姓董,叫董庆国,膝下有三个孩子,最大的是个女儿,因着是第一个孩子,所以取名叫明珠,可见夫妻俩平时对大女儿的疼宠。

    下面两个则都是儿子,一个叫卫国,一个叫卫民,夫妻俩平时管教就比较严厉。

    但董家三姐弟感情很好,董明珠平时会偷偷帮两个弟弟买些吃的玩的,董庆国夫妇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虽然自小被娇宠着长大,董明珠却不仅性格极好,也很是优秀,今年高考一恢复就去参加了,不但考上了,还考上了沽市最好的大学,把董庆国夫妻俩高兴的只差没“犯禁”宴请亲朋好友吃个饭了。

    本想着让女儿走读,平时夫妻俩也好看顾些,可董明珠最终拒绝了父母让她走读的意见,而是提着自己的行李哼哧哼哧的搬进了学校宿舍。

    虽然宿舍环境不比家里,可舍友人却大多都很好相处,也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又隐瞒了身份,别人跟她来往起来就十分自在。今天邀请她去参加艺术节的策划活动,明天带上她去学校的辩论队报名,后天又拉着她一起去读书会…

    董明珠简直都乐不思蜀了。

    后来董明珠又跟着同学迷上了红星杂志最近正在连载的一篇小说,每天就巴巴的等着新刊。

    董庆国便大手一挥,让秘书小何带着董明珠去了红星杂志,索要杂志手里的存稿。

    面对这尊大佛,杨主编当然是把手里的存稿尽数奉上,当然了,肯定不是温向平手写的原稿就是了。

    董明珠捧着一沓的稿子高兴的不得了。

    而董明珠看的喜欢极了,就又推荐给自己从小长到大的姐妹们。

    她们其中有的人也正在追,有的人却没注意过。

    但经董明珠这么一宣传,知道的不知道的就都知道董明珠最近在看《大惠山》了,而董明珠的姐妹又各自有其他的朋友,消息互通。

    于是很快,沽市的整个圈子就都知道了市长书记等家的孩子们正在追红星杂志上的一篇小说,于是也纷纷叫自家的孩子去买来看。

    而买回来的孩子们一看,又觉得“噫!好好看!”,然后又推荐给自己的朋友父母。

    就这样,“红星杂志正在连载一篇连市长千金都在追的小说”的消息在沽市的各个圈子中也开始流行起来。

    红星杂志更是笑得开心了。

    等到后来沽市关注集中火力向红星杂志开炮的时候,董明珠气的不行去找董庆国想办法,董庆国却拒绝了女儿为红星杂志出头的提议。

    “这跟之前存稿的事儿可不一样,一插手,肯定要留下痕迹,到时候万一有人举报你爸爸我以权谋私,咱们可落不着好去。”

    董庆国摆摆手不肯答应。

    董明珠听了,也没再强求,把自己在房间里头关了一天,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于是开始向红星杂志写信。

    既然沽市关注把《大惠山》批判的一无是处,那她就写一篇长评来为《大惠山》正名。

    董明珠洋洋洒洒写了三张纸,又仔细的检查了两遍,这才点点头。

    很快,她就收到了红星杂志的回信。

    信是温知秋作家的责编罗副编亲笔写的,信中首先表示了对于董明珠支持的感谢,随后表达了红星杂志不欲再与沽市关注公开对垒,而要加强杂志的创意和建设。

    说白了,就是让沽市关注在那儿乱吠去吧,他们红星不跟他们玩,要继续维持拔高自家的良好走势去了。

    所以董明珠针对沽市关注批判写的信自然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董明珠虽然有些失落,却也知道红星这样的做法是最适宜的,也就没有再强求。

    而等到红星杂志推出了春节特刊加厚版,董明珠就更是把沽市关注抛到脑后了。

    作为沽市市长的千金,董明珠当然不需要去排队就能收到加更的特辑。

    虽然是加厚版,可实际上全看完也要不了多久,董明珠很快就把新更的三章看尽了,痛恨戰军残忍掠杀一村百姓的同时,又被卫华率一众土匪智取骑风口的情节紧扣心弦,心里就像有只猫爪在挠,实在按捺不住,于是又跑到了红星杂志办公大楼索要存稿。

    看着面前一脸期盼的董明珠,杨主编自然是将手里为数不多的两章存稿全交了出来,怕董明珠觉着少,于是解释道,

    “温作家最近思路不顺,所以寄来的稿子也不多,除去这周新刊的三章,我们手头也就剩下两章,等哪天温作家再寄稿子来的时候,我肯定第一时间给你留一份。”

    董明珠一听,也不觉着失望了,虽然不如上一次拿的多,可也高兴起来,连连点头,然后宝贝的抱着稿子走了。

    总算送走一尊大佛,杨主编这才深呼一口气,叫来罗家和问,

    “温作家那儿信给寄过去了么?”

    罗家和点头,

    “前几天就寄过去了,温作家如果有新写好的章节肯定就会尽快寄过来的。”

    杨主编摆了摆手,

    “我们手里的稿子最多只能再撑两周,何况这次春节特刊反响很不错,如果能在元宵节之前再出一版就更好了,你还是再催催温作家吧。”

    话是这么说,可看杨主编的意思,分明是打算元宵节和这几天都要再出一次特刊。

    罗家和犹疑了一下,还是说到,

    “主编,我觉着,还是让温作家顺其自然的好。这次我们之所以能做出特辑,是因为我们手头的存稿能和温作家的更新速度调缓过来。如果催的太过,温作家只怕压力太大,思路也不顺畅,写出来的作品未必会尽如人意。”

    杨主编责怪的看了罗家和一眼,不悦道,

    “家和,我们要对温作家有信心,凭温作家的能力,一周三更都不是问题,不然你以为千字三块的稿费是这么容易给的么?咱们杂志里这个价位的作家都屈指可数呢。何况只是趁着过年这个旗号乘胜追击,一举把我们的大好局势维持住甚至更进一步,你不见连市长家的千金都成为了我们杂志的忠实读者么。有了这么个后台,我们干什么还要畏畏缩缩的。”

    罗家和却没他这么乐观。

    温向平虽然一周寄来一章,一章却有大几万的字数,实在已经很可观了,何况温向平还要准备几个月之后的高考,只怕是力有不逮。

    杨主编却更是不高兴,

    “家和,你怎么年纪越长,胆子反倒越小了。前几天沽市关注那事儿也是,我们没乘胜追击也就算了,你还一力主张休战,可你看看,沽市关注那是个蹬鼻子上脸的货色,我们倒是不跟他计较了,他却这阵子又说我们浅薄又说我们利欲熏心的,这口气我们怎么能忍,最后还白白放过那么一个好条件。”

    这好条件就是指董明珠那封信了。

    罗家和苦笑不已,把帽子摘干净了不赶紧收手,难道要公开和人家撕起来,好让其他杂志看笑话,败坏杂志在读者心中的形象么。

    再说了,董市长能让他的宝贝女儿成为两家杂志对垒的枪么,错失这么一个“好条件”,反而才是最好的。

    但万幸的是,虽然杨主编看不清这点,上头的人却在这事儿上不含糊,因此也就同意了罗家和的提议。

    罗家和在心中盘算了几下,还是劝道,

    “可是温作家最近也一直在赶稿子,更何况他的伤也才好没多久。这样吧,主编,咱们请温作家再画幅插画怎么样,我看《大惠山》的情节也已经要刊印到卫华正式加入大惠山独立团的地方了,到时候正好和元宵节特刊一起发出去,这几天就让温作家好好准备怎么样。”

    “那也行吧,那你赶紧去给温作家写封信提一下这个事情。”

    杨主编虽然还有些不满意,却也知道有个新封面能把用了这么久的封面换下来算是比多刊几章更有好处的了,也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诶――”

    罗家和点头应是,转身出了办公室。